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刘首初:心系民众贫与苦,甘为黄牛负重行

2019-10-12 13:19:3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17583918137150194_75.jpg

(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刘首初)

17593896067778763_75.jpg

(温塘镇党委书记伍汉东一行到医院看望并慰问家属,同时送上镇村干部和村民捐款10万元。)

18001326505782796_75.jpg

(刘首初家里的“豪宅”)

中国基层网讯(通讯员  康益军  实习生  陈淡宜)题记: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而又残酷的战役,有人在这场战役中不幸牺牲,也有人在这场战役中劳累成疾而病倒,是什么样的信念,是什么样的情怀,让这些往日默默无闻的基层脱贫攻坚人如此斗志坚定,甘愿奉献自己青春与热血,乃至最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去解读温塘镇晏家村党支部书记刘首初同志脱贫攻坚路上的艰辛与付出。

脱贫攻坚是大事 专心谋事只为民

2014年,晏家村是新化县最边远的省级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闭塞,在全村729户2436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达100户301人。在2017年村组织换届中,刘首初从村文会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从而就扛上了晏家村脱贫攻坚的重任。

面对晏家村一穷二白的产业现状,面对一栋栋风雨飘摇的危房,面对迷茫无助的贫困群体,面对一双双渴望期盼的眼神,刘首初的内心变得无比心疼,深深感受到他这个带头人责任是多么重大,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民谋事的信念,从此踏上了充满奋斗与艰辛的脱贫攻坚之路。

为了掌握每一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为了精准制定每一个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他只要有空就去贫困户家中走访,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想法和要求,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成了他随身必带的法宝。为了掌握基础设施、危房改造等情况,他走遍了每一个院落,走遍了每一处水田山塘。哪一个院落需要修建公路,哪一方水田需要修筑引水渠,哪一栋危房需要改造,哪一口山塘需要整修,他都铭记于心。为了推进产业项目,他无数次组织村支两委人员开会讨论。如何确定项目、如何申报立项、如何组织实施,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不疏漏任何一个环节。为了全面完善基础资料,数以万计的表格资料他都亲自把关审核或填写。为了抓好每一个项目的工程质量,去的次数最多的是他,守的时间最多的是他,施工单位“最怕”的是他。当同事问他为何要如此心细,他总是微笑着回答:“脱贫无小事,件件是大事”。当亲人问他当个村支书为何要如此认真,他总是一本正经非常严肃的回答:“当一天村干部就要扎扎实实的为村民干一天事”。当村民问他累不累,他会轻松的回答:“不累不累,我的身体很棒”。

不负艰辛终摘帽  深入人心民意扬

晏家村在刘首初的带领下,成功打造了“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创办了晏家生态红薯粉厂,每年收购当地村民红薯40万斤,可生产粉丝20万斤,可创产值240万元,可创利润40万元,与100个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连接机制,每个贫困户可享受利润分红1600元,为实现真脱贫永久性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全面推动了村民种植作物创收的热情。新建了晏家村光伏发电站,为村里每年创收4万元,彻底解决了村级集体收入空白的问题。成立了晏家村油菜林种植合作社,种植油菜林200亩,引进外资组建了晏家杨梅基地,立项建设了覆盖18个组729户的安全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困扰数十代晏家人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公路14.8公里并全部进行了硬化,修建了乱古岩组学生人行道1千米。硬化山塘6座,新建防洪灌溉水渠1200米,危房改造41户140人,引导外出务工868人,享受教育助学48户88人,享受阳光雨露计划12户12人,等等。

晏家村的脱贫攻坚通过刘首初和村支两委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晏家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激发了晏家村民自主创业热情,让村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让贫困群体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也终于在2018年一举摘掉了晏家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刘首初任劳任怨、履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市、县、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被市委评为扶贫一线的“致富带头人”。同时得到了全体晏家村民的高度赞扬,镇扶贫站的工作人员称他为“脱贫业务专家”,晏家民众称他为“新时代黄牛”。

不计得失苦作乐  一心为公显情怀

2006年刘首初担任晏家村文会,至今已当村官十余年,但一家6口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四间老砖房,在“洋房林立”的晏家院落格外“显眼”,可能是晏家村729户村民中唯一的“危房”,不清楚情况的人会说他是故意“装穷”树立形象。

2019年7月15日,易地搬迁户刘二元和一个送家具的吵到村办公室,闹得不可开交,当刘首初得知是刘二元欠了那人5280元家具款时,随即为刘二元用微信支付了这笔欠款。在温塘镇8月份开展的捐资兴教活动中,刘首初带头捐款2000元,不清楚情况的人会说他故意“炫富”摆阔气。

村外的人不知道刘首初到底是穷还是富,但晏家村民个个都知晓刘首初是“穷”得大方,穷得“高尚”。按照他个人的自身条件,是90年代的大学生,学的是会计专业,曾经在沿海大型企业当过“高管”,当他看到家乡的贫困就毅然放弃了外面的高薪待遇,义无反顾地回家当上了几百元一月的村官。家里上有年逾七旬体弱多病的父母,下有一个读高中才16岁的女儿和一个读小学才10岁的儿子,为维持家庭生计,妻子被迫常年在外打工。知道事情的人都说他有点“傻气”。就是这种“傻气”,让他一干村官就是十余年,就是这种“傻气”,让他任劳任怨,履职尽责做到了无怨无悔,就是这种“傻气”,让他完美诠释了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无比高尚的胸襟与情怀。

使命不忘身憔悴,积劳病倒揪民心

10月8日,温塘镇组织召开脱贫攻坚紧急调度会议,在村办公室核对资料累了一个通宵的首初支书,7点就分别电话村主任扶元初、扶贫专干刘龙华到村级活动中心集合统一赶往镇里参会。当人员到齐后,刘首初准备自己驾车出发。扶元初看到刘首初气色不对,走路摇晃,就问他是不是感冒了。首初说:“只是头有点晕,经常这样的,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不能缺席”。车还只开出5公里,刘首初突然扑在方向盘上,口吐白沫,双腿不断抽搐,人事不醒。扶元初和刘龙华立即感觉情况危险,就紧急把刘首初送往娄底市中心医院进行急救。经CT检查,是脑干出血,出血量达到7.2毫升,重度昏迷。现在重病监护室24小时监护,经专家多次会诊至今都没找到可行的手术方案,而每天的医疗费用高达万元以上,更加危险的是刘首初至今还没苏醒。

让人深感意外的是,在医院挂号抢救时,扶元初找到刘首初的银行卡付钱时,卡上的余额竟然是“0”,连他老婆打工攒下的4万元都被首初垫付到了项目工程上。送他去抢救的同事无不潸然泪下,纷纷掏尽了身上所有的钱代交了抢救费用。

刘首初昏迷住院的消息传出之后,村民纷纷赶往医院去探望,当看到支书躺在病床上叫也不能应,唤也不能回时,村民们都泣不成声,这场景,让医护人员和旁观之人无比感动。为了挽救刘首初的生命,村民积极主动捐款,微信上“老公你要坚持醒过来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你,你还要为人民服务”“温塘镇晏家村支书现在还昏迷不醒”等信息刷爆了朋友圈,轻松筹上没有3天捐资就达17余万元,温塘镇党委、政府向全体镇村干部发出倡议,尽一切可能抢救刘首初的生命。倡议书发起之后,8个小时点击量就达到15000次,网友们纷纷留言祈祷。“好支书你一定要醒过来”“支书我们不能没有你”......

刘首初,是脱贫攻坚路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村支书,艰巨的脱贫攻坚路上这样的党员干部成千上万。也许就是这些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扛起了脱贫攻坚这一艰巨而巨大的政治使命。也许就是这些普通而又平凡的人,在毫不显眼的岗位上,忘记自己,忽略家人,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政治情怀!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