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基层声音:学生体质状况不佳,问题出在哪里

2019-11-29 15:50:30    来源:新华网    访问:    

原标题:基层声音:学生体质状况不佳,问题出在哪里?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应新华社记者的商请,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员车纯给记者致信论述学校体育的现状。他常年的一线实践与潜心观察汇聚笔端,化作恳切言词,发人深省。

以下是来信内容:

据国新办《2015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及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大幅增加、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持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持续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瓶颈。

从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息息相关的体育课角度来看,一个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了多年的体育课,最后真正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了解基本运动常识、通过体育课养成运动习惯的孩子寥寥无几,谈终身体育更是无异于纸上谈兵。

近些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出台了若干文件,要求各地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各地也相继出台不少举措,要求学校保障开足开齐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从结果来看,收效甚微。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原因又出现在哪里呢?本人作为长期从事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工作者,谈谈个人观点。

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中国的学生家长,可能是全世界最辛苦、最纠结的家长。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健康等问题总体是非常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目标。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对于子女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考上好大学”,虽然我国的大学录取率在逐年提高,但要考上985、211学校,仍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凡稍微有条件的家长,在这种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不得不利用孩子们课余时间安排各种补习班,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试的时候能够“多对几道题、拿个好分数,录个好学校”。其实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成绩以外的综合素质已经非常重视了,但是一旦到了学习的关键时期,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家长面临的是如何取舍,是继续按照“素质教育”的方向还是屈服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不得不选择后者。

以笔者为例,作为体育工作者,深知体育锻炼对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升初”的考试压力面前也不得不妥协,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把原本每周六天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培训减少为每周两天,同时增加了“学而思”的奥数班,就是为了努力提高孩子考试时候的“竞争力”,将来能考个好学校。

其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社会各方面也应该助力。一是现在城市的住宅小区真正能提供给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按照最低标准配备,而且配备的设施设备难以符合孩子们运动的需要,缺乏专业监管和指导;农村地区在运动场所及设施设备的配备上更加堪忧,而这方面教育部门无能为力、体育部门不太给力,监管措施形同虚设。二是社会对学校的关注点比较聚焦某些负面事件,如出现运动伤害事件,也给学校带来很多麻烦。

笔者发现一个现象,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局长、校长们第一时间会发“喜报”,对不同的对象宣传本区域、本学校的高考指标创新高。如果有一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统计出台后,局长、校长们也能发“喜报”,或许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也就不是个问题。

作为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摇篮的学校体育老师,应该是“最委屈的人”。

社会批评学校“重智育、轻体育”,但凡能思考的人都能想到为什么?因为有“指挥棒”、有考核标准这一“紧箍咒”,在多重压力下,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能发挥的空间非常小。客观讲,能够担任校长,应该都是爱学生、有一定教育思想的优秀老师,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校长必须把体育工作放在“优先重视的战略地位”,笔者接触过很多校长,没有哪位校长不觉得体育很重要、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很重要,但在现行的教育评估体系框架下,真正敢重视学校体育的校长并不是特别多。

体育老师是带领孩子们走进操场、爱上运动的引路人。近些年“三无七不”型(指“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长跑”)的温柔体育课随处可见。殊不知,体育老师这个职业当下已然成为“高危职业”,体育课是在完全开放的空间进行,即便是再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不可能保证所有学生100%按照老师要求进行练习,但是只要是在课堂上学生有任何的伤害事故,体育老师必须承担责任。目前我国在针对校园伤害事故方面没有切实可依的法规性文件能够让体育老师在教学、管理没有差错的情况下免于承担责任。

另外,笔者近些年也时常听说体育老师被投诉,这类投诉不是因为体罚学生等,而是投诉体育老师上课的运动量比较大,孩子的肌肉酸痛,要求减少运动量。事实上经过了解,这些课堂运动负荷安排也就是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或许这算是“中国学校体育之怪现象吧。”

结束语:笔者认为,解决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这一顽症,最重要的是政府能够合理利用好考试、考核、评估这一“指挥棒”。在这个前提下,谈学校如何作为、家长如何配合才有实际意义。同时,应该有效地给体育老师解压,至少能保障体育老师在无过错的前提下免于责任,让老师们能够在正确“体育良知”的支撑下,努力把每一堂体育课上好,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锻炼与提高。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