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开始的地方——难忘的“一堂课”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和我共享阳光雨露……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敲响,尹老师踮起脚尖费劲全身力气在黑板上写到--最后一堂课。缓缓地转过身饱含深情而又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今后的工作中写作这项技能一定会派上用场,而且会终身受用”,听了这几句话,我心里竟万分难过。
和以往一样,尹老师翻弄着自己为了上好写作课而精心准备的ppt。真奇怪,今天听她讲有关写作的方法、技巧、应用领域和一些新闻策划及摄影方法,我全都听懂了。她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她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女强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在有关写作方面知道的东西在她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室外也能听的非常清楚,窃窃私语、睡觉打盹、交头接耳……还有老师坐在电脑旁翻看着ppt,偶尔手在桌子上敲一下,“静一点,静一点……”。此刻她没有了以往的耳提面命而是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站在这个熟悉而又喜欢的讲台30年了,我的病已经恶化了,但我欣慰的是与你们相处了四年,你们也陪伴了我四年,希望我教给你们的知识,能够游刃有余地用在工作中,贡献给国家,服务于人民群众,就算是在癌症晚期化疗的时候也会微笑地为你们祝福,我在天堂的时候在给你们上课吧……
全班39名学生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向尹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一直目送着尹老师消瘦而又朴实的身影渐行渐远地消失在校园的小路上,不留下一处尘埃。
而今,有幸参加华州区宣传思想战线增强“四力”教育实践专题培训,坐在培训会场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生中曾经难忘的“那堂课”。
此刻,静静地聆听新闻传媒资深代表刘小斌老师讲全媒体时代的冲击与选择、陕西日报驻渭南记者站站长政栋老师讲新闻写作的几种常见方法、新华社丁秀玲老师讲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策划与引导、新华社编辑陶明老师及袁景智老师讲如何拍好身边的新闻及新闻现场教学等丰富的写作及拍摄的理论和重要方法,使我深深地理解了张霞部长在开班仪式上提到的增强脚力,投身社会实践的大熔炉;增强眼力,练就洞察事物的基本功;增强脑力,把准思想行动地“指南针”;增强笔力,锻造履职本领的“金刚钻”即——“四力”教育的本质,达到提笔能写、开口能说、遇事能办,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中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更多宣传华州大地的作品,更让我清楚地意识到曾经的写作课和此次的培训课是异曲同功一脉相传的,曾经听老师讲写作,掌握了一些技能和方法,由于实践少,没有想的那么透彻、用的那么淋漓尽致,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用好。而如今这堂课,是在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单位负责宣传,扎扎实实用2年多时间写了上千篇稿子,无形中在日常写作过程中践行“四力”的有力验证,更是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这“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的现实的迅速适应和深度把握理解,对自己曾经不断学到的知识不断进行检验及丰富更新,达到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此次“四力”教育课,我认识到了全媒体时代,我们更应该审视自己的内心,拓宽自身的格局和视野,树立大数据思维,在每一次创作中多问问内心想要什么、为什么学,该学习什么、社会变了什么,还会怎么变、选择什么,如何选择、拓展认识边界、策略性思考,树立结构化思维,精进技能,不断成为新“零客”,练就自身的自驱力、洞察力、学习力、行动力、协同力、共情力,写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讴歌新时代、新生活的好的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华州、了解华州、爱上华州。
今天的这次培训,让我想起了那次难忘的“一堂课”——放飞梦想。
我们华州抬起高昂的头,我们华州少华山川多俊秀、我们华州物产也富有,我们华州人民最勤劳……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莲花寺镇 吴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