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北京东西城32个街道划分183个街区

2019-12-31 16:50:00    来源:新京报    访问:    

原标题:东西城32个街道划分183个街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公示启动。如何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如何实现建成区公共服务、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如何让“老街坊”过上现代生活?规划草案交出答卷,请公众提出意见建议。

新京报讯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公示启动,围绕“创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就改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居住水平、交通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

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编制规划,让老街坊、老居民过上现代生活,真正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使首都功能核心区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优先满足“一老一小”就近使用需求

规划聚力民生“七有”“五性”,结合空间特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提出构建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的设施服务体系,促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分时共享、内外联动,完善社区-街区-街道三级公共服务生活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升宜居水平。

优先保障为老、为幼服务,增强设施灵活性。规划结合社区—街区—街道三级公共服务生活圈补充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特别是“一老一小”就近使用需求。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公益类设施土地使用的灵活性,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和服务短板调整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要。

促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分时共享

加强多元共享、内外联动,促进设施均衡化。规划贯彻“共建”“共享”理念,加大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的统筹力度,鼓励混合设置,促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分时共享。通过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内外联动、合作示范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机构养老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外布局,提升优质资源均衡化水平。

坚持因地制宜、集约利用,提高设施适应性。规划研究了适合建成区和传统平房区空间特征与功能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原则,鼓励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小型化、分散化、综合化,为居民提供有特色、有内涵、有温度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

街区划分将考虑功能、边界等因素

此次依托东城区17个街道和西城区15个街道进一步划分183个街区,每个街区面积大约0.4-1平方公里,大约涉及2-4个社区。

据悉,东、西城划分街区的概念并不是首次提出。东、西城此前一直在探索街区更新,并在区域内试点了街区更新单元划分。街区更新是指在街区层面进行整体的规划、整治、建设和提升,包括保护风貌、腾退修缮文物、公共空间提升、补足便民服务设施、改善住房条件、开展社区营造等。街区划分时,一般会考虑不同的功能、边界以及区域范围等因素。

“这样每个街区平均面积0.5平方公里左右,就是所说的生活街区的概念,它把所有的安排、所有的管控要求,包括首都功能的要求落实到街区。这样做特别好,让我们的老百姓感受到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调整、环境改善、文化保护的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能够落实到老百姓生活的周边环境当中,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

居住1

完善平房院落储藏、卫浴等功能

规划以提升老街坊、老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核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水平的改善,让包括平房区和老旧小区在内的居住空间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邻里和谐的美丽家园。

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提高平房区居住品质。规划提出完善平房院落储藏、厨房、卫浴、采光、晾晒、停车、绿化等功能,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平房区公房产权管理,逐步推动申请式退租。建立可持续的维护更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更新,引导功能有机更替、居民和谐共处,让老街坊过上现代生活。

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规划提出推进老旧小区申请制、订单制改造,逐步完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整治菜单。重点补足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实现居住环境的有机更新。

创新资金技术保障,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规划提出探索多元化资金支持模式和平房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幸福和谐家园。

出行2

加大行人、自行车路权保障

规划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对标国内、国际领先水平,针对交通、市政、安全和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保障城市高效、安全、智慧化运行。

改善出行环境,建设健步悦骑城区。规划提出加强街道空间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各类街道设施,结合道路断面优化,加大行人、自行车路权保障,提升步行与骑行体验。同时,依托蓝网绿道拓展健步悦骑(步行与骑行)空间,结合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功能区划定步行区、机动车无车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区等区域,形成活力交往、安宁居住、文化传承的特色环境。

加强停车治理调控,科学调控供需关系,有序缓解停车矛盾。近期加强停车治理、挖掘停车潜力、适度供给停车设施,实现停车入位、合理收费。远期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绿色出行。

市政3

救援能力做到秒级响应、分钟处理

建设精品市政,加强市政设施保障,逐步引导市政设施隐形化、地下化、景观化。

推进厕所革命,重点改善平房区环境卫生条件。以减量化、清洁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区,完善垃圾分类收运设施,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完善应急体系,增强城市防灾能力。规划提出结合城市开敞空间建设,划分防灾分区,形成体系完备、响应及时的防灾空间布局。提升系统防涝能力,减少内涝风险。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建设综合应急体系,提升应急救灾水平,提升统一指挥和协调处理水平,提升现场处置和救援能力,做到秒级响应、分钟处理。加强重要目标和生命线系统防护,保障城市战时安全运行。

新京报记者 邓琦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