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在那里 医学和他 相互致敬

2018-02-07 14:24:07    来源:南京晚报    访问:    

原标题:“遗嘱”纸条常伴身 医生去世后家人帮其完成遗愿

“遗嘱”纸条常伴身医生去世后家人帮其完成遗愿

父亲李俊钰87岁大寿,李鹏展和妹妹与父亲合影(受访者供图)

“遗嘱”纸条常伴身 八旬医生捐遗体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退休专家李俊钰去世后,家人帮其完成遗愿

■本报记者 王小欢

没有葬礼、没有亲友的到场,李鹏展将父亲李俊钰的衣服整理好,在进行了简单庄重的遗体捐献仪式后,广西医科大学的医疗车将他接走了。在那里,医学和他,相互致敬。

2月5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退休专家、今年87岁的李俊钰去世,按照老人生前的意愿,老人的家人联系了南宁市红十字会和广西医科大学,捐出了老人的遗体和眼角膜,让生命得以延续,让更多人获得帮助。

一张纸条常伴身边 叮嘱家人捐献遗体

“父子一场,终有一别。”2月5日15时55分,已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内救治多日的李俊钰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后,永远闭上了双眼。儿子李鹏展站在病床前,一遍遍轻抚着父亲的面庞,泪珠不停地从眼眶流下。

李俊钰从医40多年,在他踏进北京医学院(该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与北大合并为新的北京大学)的那一刻起,“捐遗体”就已在他心中扎根。

近年来,深知自己身体状况的李俊钰,常把一张小纸条带在身边,上面写着愿意捐赠遗体、眼角膜的话语,“他是担心万一哪天突然过世了,有小纸条带在身上也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对父亲的这一决定,李鹏展和家人都非常支持,也非常钦佩和骄傲。

一个小时后,南宁市红十字会和广西医科大学的工作人员来到市一医院,他们前来接收李俊钰的遗体。在这里,李俊钰的亲属与医护人员进行了最后的告别。他们将黄白菊花放在李俊钰遗体边,并鞠躬默哀,向他无偿捐献遗体的义举献上深深的敬意。

奔赴唐山地震灾区 精湛医技挽救病人

“慈祥、脾气好、勤快、聪明……”说起自己的父亲,李鹏展满是溢美之词,最佩服的就是他的坚韧不拔。上世纪50年代初,李俊钰只是一个农村穷小子,当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北京医学院,这在当年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在李鹏展的记忆中,父亲什么都会。工作中的李俊钰堪称全科医生,当年他精湛的操手术刀技能,撑起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外科一片天,被誉为“第一刀 ”。

由于其高超的业务水平,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李俊钰作为广西医疗救援队成员,赴现场抢救伤员,在那里,他们克服当地恶劣的气候和卫生环境,用精湛医技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由于过于操劳,李俊钰回来后就胃出血,所幸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李鹏展说,父亲常常告诫他们,凡事多思考,多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办?并去解决问题。“父亲这一生坎坷不平,但他依靠强大的心理素质,乐观面对着这些打击。”

子承父志也要捐遗体 望为医学尽心尽力

作为医护人员,李俊钰更能明白病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很多患者等待器官,期待新生。

李鹏展说,父亲时常把捐献遗体这事挂嘴上,他经常说,如果某天他离开了人世,能够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给医学事业做贡献,也算是尽了他最后一份心力。

作为医生的后代,李鹏展将父亲的这份志愿进行到底,在办完父亲遗体捐献手续后,他自己也填写了一份遗体捐献志愿登记表,“学生需要新鲜遗体来学习医学技巧,他们只有懂了会了,才能更好地救人”。

昨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去年,全市已有9例遗体无偿捐献。“这些捐献出来的遗体,主要用来教学,供医科学生解剖,学习人体知识。”市红十字会遗体处置部科长刘阳辉称,这些捐献者不求名利,真正为人民服务,非常值得尊敬。

据刘阳辉介绍,去年,全市已有38名志愿者签署了遗体无偿捐献志愿书。


[责任编辑:王佳琦]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