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葱茏雾为纱,云遮水绕牧彤霞。紫阳县,坐落于陕西省南部的巴山北麓,汉江上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县城。因其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被誉为“汉江画廊”。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为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加之紫阳是国内最早证实的天然富硒区,其土壤和水源富含硒元素,这些元素赋予了紫阳茶独特的品质和健康益处,因此,紫阳茶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柱。
为了更深入了解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乡村发展的帮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乡村的发展状况在紫阳县的生动实践。7月11日至7月13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茶韵硒乡,紫韵悠扬”实践访问队通过对紫阳县茶叶局专家干部——邱红英同志进行采访调研、实际考察紫阳县和平茶厂、调查询问紫阳县居民对于茶叶发展的看法的形式,来了解紫阳茶叶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更深入了解近些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下紫阳县的发展情况,同时针对紫阳茶叶的现如今仍存在的一些经济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1.探访紫阳县茶叶中心
实践团队第一站来到了紫阳县茶叶中心,邱红英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通过邱红英同志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紫阳县现拥有茶田25.9万亩,县内各个作坊435家,SC认证的茶园高达135所,在此基础上拥有一家茶叶中心以及茶叶研究所对紫阳茶叶的产量、质量、茶多酚含量、硒元素含量等等各个茶叶所蕴含的重要元素进行研究。但同时,紫阳县仍面临着由于地势原因导致无法机械化采摘,劳动力流失导致茶叶采摘困难等等因素。紫阳县通过“企业+茶园+农户”的模式,将茶农牢牢嵌在产业链上,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集群。在集中优势资源的模式下,整合项目资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增长,茶叶附加值不断提高,带动茶农经济收入进一步增长,涉茶收入占茶民全年收入60%以上,从而最终推动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茶产业已成为紫阳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兴县富民的第一产业。
(实践团队在紫阳县茶叶中心采访邱红英同志)
2.探访紫阳县和平茶厂
次日,实践团队来到了紫阳县和平茶厂,和平茶厂副总曾鹏热情接待了我们,邀请我们参观了茶园,向我们展示了厂房和紫阳茶的制作过程并邀请我们品尝紫阳毛尖,带我们更为深入地感受并了解到了紫阳茶的前世今生,我们也有幸体验到了高品质紫阳茶的馥郁醇香。同时,我们了解到,紫阳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唐代时,紫阳茶已经成为朝廷的贡品,供宫廷享用,并在清代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嘉庆年间兴安知州叶世倬的诗句“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真实反映了当时紫阳茶的盛名。而紫阳茶中富含的硒元素但是在20世纪末,由于紫阳茶叶供不应求导致其销售商以次充好,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使紫阳茶叶的口碑一落千丈。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紫阳县委、县政府开始了历经10余年重振紫阳茶产业之路,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改善民生、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措施,让紫阳富硒茶重新崛起。
(参观茶山)
(参观茶厂与品尝紫阳毛尖)
3.采访和平村村民
实践团队前往和平村采访村民,从村民口中我们了解到,茶产业增加了茶农收入,切实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在主要采收季节茶农平均收入能达到一万两千多元,加之国家政策的扶持,他们的收入较之往年有了很大的改变,“茶产业让我们好多贫困户脱了贫”。
(实践团队采访和平村村民)
4.结语
在这次深入紫阳茶产业的调研中,我们实践队对紫阳茶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紫阳茶,作为该县的一张名片,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农产品范畴,它不仅是紫阳县经济的强劲引擎,更是推动整个地区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的关键力量。我们的调研发现,紫阳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紫阳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他们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党团体的引导,为紫阳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广阔的空间。紫阳县的未来发展离不开紫阳茶叶产业的持续壮大。此次调研,我们实践团队不仅明确了紫阳茶叶产业在紫阳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为紫阳县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我们相信,通过紫阳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紫阳茶叶必将成为推动紫阳县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茶韵硒乡,紫韵悠扬”实践访问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