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和传承老一辈科学家吃苦耐劳报效祖国的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近日“探访科学家精神”实践队采访了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庄须叶教授。
个人简介
庄须叶,1981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山东省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科院“西部之光”创新人才,中南大学特聘博士、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包括智能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激光雷达MEMS振镜、自适应光学MEMS变形镜、气体传感器、MEMS惯导器件以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和参研了国家重大专项、自然基金、863计划、中科院人才创新基金等多项科研工作。
立足国家需求,甘心奉献
庄须叶教授从事科研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主题,以国家需求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研究国之利器,为国家的安全发展,甘心奉献。入职山东理工大学后,庄须叶教授组建研发团队,开展MEMS技术、智能传感器的研制等工作,担任多家公司的科技副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山东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承担了应用于载人航天的某项目,正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老师一起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建设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而努力工作,积极奉献。
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庄须叶采取开课前调研同学们的兴趣点,然后按照兴趣和同学们的特点组建团队,布置团队任务,在课堂上举办模拟课堂,通过答辩、质疑和讨论等方式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庄须叶教授
时代殷殷嘱托,青年勉励前行
庄须叶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建议青年研究生应多读文献,多发掘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只有充分吸收借鉴前人的经验,才能有更高的突破。他提到文献是用来学习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是要学会看文献。对于好的文献,要学会精读并反复研究,反复领会。要学会从文献中抽取有用信息进行归纳汇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学会使用文献整理工具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自身努力钻研外,还要学会进行有效沟通,主动跟老师和同学交流,遇到问题不要气馁,要学会从身边寻求帮助。对于老师布置的科研任务,不懂的地方要马上进行询问和确认。如果在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要怕,要主动提问,在过程中解决比事后返工更有效率。要善于思考,学会举一反三,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保质保量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知识从来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突然出现,日常的积累尤为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采访中,庄须叶特别强调,研究生需具备一定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将自己做出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是每一位研究生需具备的能力。此外,研究中面对任何结果需要有好奇心,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研之路,风雨兼程,攻坚克难,直挂云帆济沧海,永不止步!在庄须叶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观照,是大德、公德、品德在科技界的生动写照,激励更多人报国为民,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本次实践活动扩宽了实践队成员的科研视野,使其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少走一些弯路,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