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回忆父亲

2024-03-09 18:37:20    来源:基层网    访问:    

我写过很多人物通讯,但没有写过一篇完整的关于自己父亲的文章。不知不觉,父亲离开我们兄弟姐妹已有八个年头了。父亲生前种的桂花,如今长成了桂花树,我对父亲的思念,如桂花的香味一样月月开。

有一首《父亲》的老歌,是我的最爱,歌是这样唱的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我本没有音乐细胞,但对这首歌却情有独钟, 对其歌词也能倒背如流、烂记于心,因为这首歌唱出了一位崇高而又伟大的父亲形象,体现 了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怀,足以令我热泪盈眶。

1931年11月22日,父亲出生,有弟妹4人,他是家中长子 。由于在旧社会和家贫的环境里,父亲在当时的杨家坊小学只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在家。

父亲少年时,常常忍饥挨饿。尽管爷爷常年在外贩卖布料 ,但所赚之钱基本被爷爷挥霍一空。父亲和他的妹妹弟弟,全靠三寸金莲之脚的奶奶来织布维系一家人的开支。每到过年时,全家人只能拿萝卜当猪肉——自我安慰罢了。

1946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懂事的父亲瞒着奶奶跟着村里的大人们到资江河边当了 一名纤夫。纤夫的形象可想而知,穿着草鞋, 裸露肩膀,五个一伙,抱团谋生,一根又大又粗的绳子套在肩上,双脚使劲住前冲,身似一 杆犁,脚似一颗钉,在一声声号子和滩歌中艰难前行。当时父亲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子劲, 也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两年的纤夫生涯,使父亲稚嫩的肩膀变得厚实,使年少的父亲很早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解放后的第三年,中央号召全国农民群众加入到低级社、高级社的机构中来,刚正不阿的父亲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先后挑起了低级社社长、高级社主任之职。

1954年腊月,父亲与母亲喜结连理,接连生育了我们8个子女。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家庭 ,其生活艰辛不难想象,既要抓生活,又要抓 我们姐弟内部的团结,父亲不分昼夜辛勤干活 。父亲虽在子女面前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但很少采取“武力”来遏制我们,而是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进行教育,为我们姐弟8人今后立足于社会如何为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带队在双峰红旗三厂炼钢期间,也总是对我们挂 念有加。

儿时的我清晰记得,我们四兄弟之间有三个时常患病,弄得父母像一头骆驼,背上驼一 个,怀里抱一个,焦急地奔走于横阳医院之间,途中还要翻过海拔1200米的石高岭大山,治愈返家后,我们常常看见父母亲在一 盏孤灯下暗自掉泪,那是一行流血的泪啊!

儿女众多,每餐的菜也是令父母头痛的事,特别在六、七十年代时,那时国家百废待兴,家里经常青黄不接,父亲好不容易弄来几个菜,唯 恐我们抢菜吃,就为我们姐弟平分,而父母吃的是一些残汤剩饭,那个年代,那时父母,现在回想无法忘却,泪水涟涟。

1964年,全国又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一直担任基层领导的老父亲,带领群众肩扛锄头扁担,爬上海拔1800米的卧龙山 ,在那里安营扎寨,披星戴月的开荒种地栽茶树 ,仅两个月时间,开荒500亩,全都栽上了茶树,终于完成了“赶进度,抢时间,两个月内建茶场”的铮铮誓言。次年就产茶叶50担,以后每年逐渐增多。

彭家茶厂办得红火,办出了 特色,当时在整个新化县境内引起了轰动 ,评价蛮高。而我的父亲也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劳动标兵”。地区、县、区等众多领导慕名而来参观、考察,邻近村镇的群众也接二连三前来学习取经。

彭家大队的办公室也是在父亲主持下修建而成,后不久就改为了学校,为彭家的教育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捐资修路、乐善好施也是父亲经常做的一件事。凡是村里的哪条小路要维修,哪座桥要修建,他总是带头捐款,慷慨解囊,并身体力行,谁家有困难,也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据我母亲预算,父亲一生中的捐款累计达10万余元。

父亲的人品,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始终无法忘却。1988年的一个夏天,我陪父亲在安化县马路口镇卖李子。当年的马路口镇,因有一家兵工厂而热闹非凡,父亲每年夏天和村里人都会去马路口做李子生意,来回一个星期,也能挣过300元左右,

记得有一天中午,炎热如火,太阳似乎落了地,热得令人喘不过气来。到了饭点后,我和父亲挑着没卖完的李子往旅店赶。父亲哼着不知名的小曲,走在我的前面,从摊点到旅店,需要20分钟,途中要经过兵工厂的一扇后墙。当我们满头大汗走至那扇后墙时,父亲却停步了,他小声地告诉我,说捡到了一个小黑色皮包,里面有2000元的现金。哇,两千元!我拿着这笔“巨款”,反复的数,因为只有数,才能过足钱瘾。我按捺不住兴奋之情,高兴地对父亲说:“我们发财了,赶紧回旅店吧!”我的话刚一出口,父亲却拉着脸对我说:“不义之财要不得,失主也心急的,我们到这里等他来吧。”

父亲做了决定,我无法“力挽狂澜”,只能在心里暗暗“讥讽”父亲:父亲呵,还有你这么傻的,世上恐怕没有第二个了!父亲好像察觉到了我的意思,很严肃地对我说:“傻人有傻福的!”老实的父亲,硬是冒着高温在太阳下足足等了两个小时,待心急如焚的失主赶来时,父亲一脸的大汗与通红。失主拿出300元感谢费给父亲,也被父亲拒绝。后来我回到家后,向村里的老人提及此事,老人们都说父亲有股傻气,可父亲却不已为然,一笑应之。

是的,父亲的“傻气”,来自他的人品与善良。他的“傻气”,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食不裹腹的年代,父亲不为金钱所诱惑,这已经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了。

2016年的丹桂飘香季节里,父亲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之路。父亲走了,父亲生前种的桂花树,枝繁叶茂的挺立在院子里。睹物思人,桂花的香味,犹如父亲的“傻气”,已渗透到了我身上的每个器官。这“傻气”,我会移植给我的子女,让他们做一个坚定的“傻子”,去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回忆父亲身上的点点滴滴, 怎不叫我泪流满面。概括父亲一生,可用三句 话形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不阿,敢于直言;扶危济困,乐于公益。

父亲啊,你的人品,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你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乃至全村人们的心中,我们做儿女的以你为荣,倍感骄傲!

作者 彭剑峰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