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坠,金色的晚霞泼洒在这条古老的青石街道。腥红的余辉把街道的影子拉长,岁月的烟尘把街道染得古色古香;那一扇扇雕刻精美的镂花格子窗户;那一座座翘角飞檐的墙垛;那一盏盏门前悬挂的红灯笼;伴随着街道两边的一家家店铺,无不诉说着古意盎然的气势,构成了一幅“平遥古城”的风景。
时隔四十多年,我重走这青石街,再次触摸这条街留给我的无限回忆,让我打开记忆的闸门,载着我的思绪,放飞曾经的精彩,昔日的繁华,过往的喧嚣,在一江资水、一声汽笛声中浪飞涛卷,让春花秋月的熟稔见证青石街脚步匆匆的沧桑……
一九七四年二月,我参加了由新化县文化馆举办的工农兵业余文艺培训班,地点正是现在的新化党校,座落在青石街上。时间三个月,于是我第一次认识了青石街,知道了向东街的面馆、馄饨馆、不少的小吃店,于是我们有时约上几个文友,吃向东街的面、馄饨、吃杯子糕、吃马列皇、油炸粑……黄黄的面条、红红的汤料、白白的馄饨、绿绿的葱蒜,勾起我们垂涎欲滴的胃口,连汤都不剩全部倒进胃里。老板娘会心抿嘴笑意涌起酒窝,一声慢走醉人心扉。我们品尝着青石街的美食,更是品味着青石街古朴的民风,古老的历史,品味人生。
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青石街回忆,风情万种的美食令人回味无穷,那老板娘的酒窝深深映入脑海。然而更难以忘怀的是七、八十年代的水上客运,风生水起的运输,每天只有一趟客船,新化至琅塘且都是在早6点半开行,其中游家、邓家、油溪、白溪、坪口等地每天乘客众多,于是东风旅社成为了旅客们的落脚点,生意红火,二十四小时都有客。早上不到天亮,但见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小孩喊、大人叫,把青石街闹醒。街道上携儿带女的,提包背袋的,都是脚步匆匆,给街道两边的店铺带来了生意。买水果的、买礼品的,叫喊声、吆喝声不断。航运站的大码头上此时又是一番热闹风景,排队的、买票的、上船的、送接客人的,满目一片繁华,只有汽笛一声才安静下来。
这条只有不到二公里的青石街,才有资格见证了岁月的潮起潮落,不负春光,领略了当时的精彩。只是到了九十年代,新白公路的贯通,水路客运才失去了鲜艳的角色,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如今才造成了青石街的冷落、静谧。
今天的青石街又有了新的标签。让古街复活,已成为了新化县古城的一张名片,又是上渡办事处开展“上梅红”活动的发源地。新化县正在进行规划,如何使古街在新的历史发展中,焕发青春造福人民福祉,在创新中求发展,这又是青石街淬火重生的生命……
我感怀青石街古老的痕迹,在岁月的磨砺中没有消沉,只是用另外一种纯朴的民风积淀出日月的轮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焕发出新的青春,为新化的美丽增添几许靓丽……(作者:张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