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自治县主动融入全省“一带四区”和全市“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党建新版图,把“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从“组织强边、先锋戍边、富民兴边、联防护边、和谐稳边、示范耀边”多点发力,扎实推进强边固防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筑起了一道“组织强、边民富、边防固、边疆兴、边关美”的百里边关。
“组织强边”夯基础。聚焦基层党建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三个能力”提升,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专项行动,完成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有效巩固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让党建“软实力”成为示范建设“硬支撑”。充分发挥“两个作用”,整合驻地边检、海关、边防、学校、医院、重点企业等行业部门和7个边境村联合党支部,成立国门党工委,形成多项服务、共建共赢的党建共同体。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边境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不断提升边境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先锋戍边”显担当。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扎实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活动,引导党员在疫情防控、绿美建设、乡村振兴、“五城”同建等中心工作中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抗疫期间,全县共有1.4万余名党员在疫情防控一线展现担当作为。坚持精兵强将往下派、优秀人才朝下走,在抵边一线发现识别、培养锻炼干部,常态化开展“双报道双报告双服务”活动,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让党员、干部、人才在基层治理中显现本领、释放能量、体现价值。
“和谐稳边”促团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耿马民族博物馆的“载体作用”,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不断得到巩固提升,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3次被国务院、省、市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个模范集体和18名模范个人分别被国务院和省、市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有99个单位部门被命名为国家、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乡镇),4个边境村(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
“富民兴边”促发展。立足边境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和7个边境村(社区)产业发展现状,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甘蔗、魔芋、蚕桑、实心竹、山地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青储饲料加工、山地肉牛养殖、边民互市贸易、边境旅游等新兴产业,拓宽边民增收渠道。2022年,7个边境村(社区)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5.1万亩、人均12.75亩,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联防固边”筑屏障。秉承“统筹发展与安全”,耿马对边境线实行分段管理,在47.35公里的边境线上设立260名段长,设置边境一线卡点65个,建成抵边联防所29个,日均投入值守力量675人,并在抵边联防所全覆盖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党建+联防所长+段长”十二条措施为引领,29名党员干部“一肩挑”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联防所长,有效发挥“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作用,全力筑牢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红色屏障。
“示范耀边”美边关。实施“组织示范”行动,扎实在边境村(社区)开展党建示范点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高标准党建示范点23个,整体提升边境乡村党建水平。实施“党员示范”行动,在边境村(社区)推行由村党组织牵头,“党员+N”村组网格治理模式,设立“党员先锋岗”180余个,形成大事小事组织牵头管、问题攻坚党员带头干、示范创建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实施“美丽家园示范”行动,结合边境村“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绿美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三园”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美丽宜居村庄建成,带动广大农户庭院逐步呈现“出门看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的生态宜居形象,在中缅边境线上作出了“美丽”示范。(耿马自治县贺派乡 陈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