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网讯 (记者:彭剑峰)大学生就业是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有人向往都市繁华生活,有人喜欢安逸平静生活,但也有人选择敢闯敢为,自主创业。在新化县白溪镇,小伙子彭湘资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办起养猪场,成为一名大学生“猪倌”,如今,养猪场已小有规模。
现年35岁的彭湘资,自幼天资聪颖,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深受老师和父母的喜爱。2007年高考,彭湘资果然不负众望,一举考取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家里能考出一个大学生,对于彭湘资的父母来讲,不但是一件开心的事,更是看到了儿子未来美好的前程。当时村领导也非常高兴,认为彭湘资会走出大山,去考公务员图个一官半职后,好回报与支持家乡建设。
没想到彭湘资在2011年大学毕业后,没有按父母的心愿去找单位吃“皇粮”,而是就近在娄底某超市上班,一年后又南下深圳打工。两年的打工生涯,让彭湘资发出了“打工打不了一辈子”的感慨。
于是,有着家乡情结的彭湘资,在2013年的4月,毅然回到了彭家村,决定发展养殖业。彭湘资的想法,立马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也遭来了部分亲友的冷嘲热讽,认为一个大学生回家养猪有什么出息,更何况弟弟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长沙工作。当时确实让彭湘资感受到了舆论的压为,结婚后的彭湘资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梦想,无需别人的议论。 靠卖苦力持家的父母拗不过儿子,只能极不情愿的掏了一万多元给彭湘资,但彭湘资始终认为,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会大有作为的。
彭湘资接过父母的钱,利用自家的牛猪栏,买来3头牛和1头母猪先试养。嘴巴上说试养,但心里却谨小慎微,因为养殖业成功最大的秘诀是技术,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撑,投入资金再多也等于零。
对于学商业营销专业的他,对于养猪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可他善于钻研学习,买来大捆养殖书籍,利用百度平台,日读夜啃,不断学习。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当年就产生了效益,为养殖事业开了个好头。
赚了点钱后,彭湘资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把钱用在刀刃上。一边逐步扩建猪栏,一边承包八亩田土面积用于种植猪牛草。面对上百头猪,彭湘资每天早晨五点多,斩草、喂猪、清理圈舍,光是铲除猪粪就要花掉几个小时,母猪要下崽的时候,他不仅要当接生医生,更要担负为小猪喂奶的重任。现在他把这些猪宝贝当做自己的亲人了。
正因为彭湘资有着娴熟的养殖技术,养殖业顺风顺水,效益持续增长。特别是这两年猪价市场看好,彭湘资收入不菲。短短六年的时间,彭湘资成了远近闻名的“猪状元”。他现在的猪栏里有58头母猪,200头壮猪,500多条小猪仔和6头牛。更难能可贵的是,彭湘资无偿地对村里其它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大家共同致富。
“是的,彭湘资选择回乡创业,我们当初村委会也不理解,但通过这几年来的努力,他不但自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而且提振了其它贫困户的养猪信心,彭湘资成为了我村勤劳致富的典范。”彭家村村主任彭色民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及彭湘资下一步的打算时,朴实的他做了一个响亮的回答:扩大养殖规模,朝着更高目标努力,向当地群众传播科学养猪技术,让更多群众走上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因为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