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化县西北边陲,资水之畔,隐匿着一座古韵斐然的琅塘古镇,它滨临资水,毗邻安化,与溆浦接壤,是娄底、益阳、怀化三市的交通枢纽之地,它是天华故里,仿吾家乡,浸润在岁月与文化交织的长河里,熠熠生辉。资水似灵动游龙,穿梭于古镇街巷,将这里织就成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绮丽景致,也奠定了梅山文化发祥、传承的深厚底蕴。
“琅塘”,字面含“良玉之洼地”之意,虽不见美玉,却有水韵滋养,凭水而兴。往昔,码头千帆竞渡、街市商贾云集、江面毛板船号子、传统的渔猎技艺、激昂的红色故事,皆化作底蕴,深深烙印在古镇的烟火日常里。
这片沃土,孕育出以笔为刃,敲响民族警钟的陈天华,其《警世钟》、《猛回头》振聋发聩;走出了学贯中西,五译《共产党宣言》的成仿吾,于教育与革命领域倾尽心力,以“言有信”为首的六十余家商铺及古镇人民,于抗美援朝时期捐赠国家一架战斗机的义举流芳百世,诸多先贤,铸就琅塘的人文脊梁。
古镇的“新化县渔场”,岁岁年年为全县饭桌呈上鱼鲜,渔家代代沿袭祖传鱼制品工艺。乙鱼、鱼鲊、碗口鱼脱颖而出,并称“琅塘鱼三宝”,当中“乙鱼”更是一绝,承载着一段佳话。
乙鱼(坛香风干鱼)。相传乙亥年间,盛世清平,琅塘官府携精心腌制一月的“坛香风干鱼”赴京朝贡。乾隆帝举箸轻尝,瞬间,只觉坛香醇厚裹挟鲜美鱼肉,咸香与鲜甜交织,口感紧实又饱含柔润,龙颜当即大悦,钦点岁岁进贡。官吏顺势求赐雅名,乾隆帝念及乙亥年,又取“乙鱼”寓意之祥瑞,欣然赐名“乙鱼”,祈愿琅塘百姓富足有余。此后,“乙鱼”声名远播,融入民俗,化身年画剪纸主角,每逢除夕,阖家围坐,乙鱼摆上餐桌,满是对来年的殷切期许。
如今,琅塘乙鱼独特工艺不负传承,于2023年踏上申报第七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鱼鲊、碗口鱼也在相继申请中。恰似薪火续燃,古镇人守着先辈馈赠,怀揣对美食的热忱与坚守,向着未来,续写鱼香四溢、人文昌盛的锦绣篇章,盼这方厚土,未来可期,风华永绽。
鱼鲊(坛香米粉鱼)。“鱼鲊”这一古老的美味佳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是历朝历代的朝堂贡品。明朝成化年间,曾用十二艘贡船每年进贡朝廷数万斤鱼鲊。嘉靖十一年(1532)嘉靖帝圣旨:“这鱼鲊,着旧进贡,钦此。”忙于修仙的嘉靖帝,在素食之余,也难以抵挡湖广鱼鲊的鲜香诱惑。唐代诗人李频《及第后还家过岘岭》云:“魏达山前一朵花,岭西更有几千家。石斑鱼鲊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白居易《桥亭卯饮》云:“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生计悠悠身尤尤,甘从妻唤作刘玲。”两位古代诗人生动的描绘了香醇鲜美的鱼鲊是下饭饮酒的绝佳美食。《女侠传》记载,1600多年前的东晋名将陶侃将军,曾任鱼官时,托人送鱼鲊与母,其母得知是公家物资后,即封坛退还,并怒斥陶侃损公肥私,从此便有了“封坛退鲊、截发筵宾”的廉政佳话。
关于“鱼鲊”进贡的典故和古人赞誉的诗词,不胜枚举。智慧勤劳的古镇先辈们更是深谙制鲊之道与乙鱼异曲同工,用盐和米粉裹鱼,以荷叶包之入坛腌制月许即成鱼鲊。鱼鲊可蒸可煎,慢火煎熟后,则外焦里嫩、鲜嫩多汁、香醇扑鼻,因鱼鲊、乙鱼,其鱼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坛子中腌制发酵的过程中,易溶解脂肪且保留蛋白质,而产生大量的多种益生菌,有益于人体肠胃,提高人体免疫力,不但是琅塘古镇千年传承的美味佳肴,更是琅塘人民健康长寿的秘诀。
碗口鱼(香辣手撕全鱼)。“碗口鱼”则是琅塘人民宴请宾客必上之硬菜。为取“十全十美、年年有余”之祥瑞寓意,古镇人多用开背全鱼制做佳肴,但古时民间只有圆形菜碗,无法完全容纳全鱼,智慧的琅塘人民则将全鱼置于碗口之上,使鱼的形态更显鱼型美观大气,故而得名“碗口鱼”。开席时,主人或厨师会当着客人的面,用洗净的双手将全鱼撕成小条状置于碗中,方便客人食用,同时借此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服务的周到热情。家境殷实者,多选用享有“江中白富美”之美誉的翘嘴鱼做碗口鱼。因翘嘴鱼以鱼虾为食,故其肉质细嫩鲜美,价格也相对而贵。“碗口鱼”在琅塘的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道珍馐美味,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它代表着琅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十全十美、财源广进的殷切期盼。琅塘尤以渔民世家,琅塘华水山庄谭母之家所做的香辣翘嘴碗口鱼,更是鱼中翘楚、香辣入魂,堪称琅塘一绝,独特风味声名远播。常有资深食客闻香寻味、登门品尝,并购买馈赠亲友,悄然成为来琅塘观光必带之特产礼品。
时过境迁,随着下游安化大坝的建成蓄水,琅塘古镇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为了柘溪水库的一部分。伴着资水停航、渔民退捕上岸,昔日的繁华落幕,宛如一位迟暮的美妇失去了昔日的容颜,一座富饶的古镇便在滔滔资水中化作传说。然而,漫天资水虽淹没了古镇的繁华,却使琅塘的水域更为广阔,水产更为丰富,渔业更加发达。
昔日古镇繁华落尽,今日琅塘新绿初绽。由琅塘镇党委创建的基层管理体系“琅塘星”现已璀璨夺目,大有推动琅塘再续繁华之势。在“琅塘星”的感召下,在外创业成功的琅塘人士,纷纷荣归故里、返乡创业,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世代渔民的谭氏家族眷恋故土、心系家乡、毅然返乡,在琅塘资水河畔采用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的环保开发理念,将废弃多年的原琅塘水泥厂,开发建设为“煋野龙湾国际野奢营地”乡村文旅景区,同时捐建了一座修旧如旧的“中共琅塘镇党校”。他们秉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经营理念,凭借祖传的“乙鱼、鱼鲊、碗口鱼”等鱼制品的精湛技艺,同期创建了琅塘首家高标准的传统工艺鱼制品加工厂。
“星野坛鱼坊”梅山坛香鱼品牌应运而生,源自琅塘鱼制品特产多以坛子腌鱼为核心工艺,又因”坛“与“谭”同音,此名全释为:谭氏坛香鱼工坊。从其品牌名称便知,坛鱼坊是一家非工业化、非流水线作业的传统手作坛香鱼工坊。坛鱼坊人谨记“做鱼如做人、好人出好鱼”的祖训,遵循传统手作、无任何添加剂的传统制作工艺,秉承“他人做产品,我做品牌。他人卖产品,我卖文化”的经营理念。以非遗传承的“守味者”为使命,担当起非遗文化传承者的重任,让古老的琅塘渔业文化、传统的烹饪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大放异彩。
“坛鱼坊”将以鱼为笔、以琅塘为画卷,用青春和情怀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不仅要让“琅塘鱼三宝”(乙鱼、鱼鲊、碗口鱼)等梅山坛香鱼声名远扬、畅销全球。更盼带动家乡经济腾飞、人文昌盛、再续往日繁华。坛鱼坊正以坚定步伐诠释着非遗传承者的使命,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渔家手作、非遗特产,
千年传承、百里飘香。
品梅山坛香鱼、认准坛鱼坊。
供 稿 | 谭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