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24-08-26 10:14:08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8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剪映乡村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广西崇左市、南宁市等地开展暑期“大国边疆,青春聚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传承——追寻龙州革命足迹 传承学习红色精神

8月18日上午,广西师范大学剪映乡村社会实践队踏入了广西崇左龙州起义纪念馆,沉浸于那段久远却依旧充满着热血和抗争的历史中。在这里,实践队成员们依次参观了近代龙州、赤色龙州、解放左江、丰碑永存和反贪腐教育特展等五个展厅,深刻感受到广西人民在我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队在龙州起义馆前的合照。通讯员冀常凯供图。

实践队在龙州起义浮雕前的合照。通讯员方嘉慧供图。

1930年由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何世昌、宛旦平等同志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龙州起义,一次次剿灭当地军阀、土匪势力,创建了中国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重创法帝国主义。四一二政变后,广西人民更是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的压迫中,用无数烈士的鲜血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在反贪腐教育特展的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首次接触到当年四一二政变时的一手史料。照片里,即使身边同伴都已倒下,一批一批被板车运到街上抛尸,可屠刀下的中国共产党人却从未退缩。看到这些与我们同龄、甚至比我们还年轻的烈士,义无反顾地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未来,将一切抛掷脑后,义无反顾地献上自己的生命,队员们不禁热泪盈眶。身为队员之一的林晓彤同学说:“‘走向光明之路,昔者汉班超投笔从戎,志欲封侯万里。今吾辈则不然,抱努力革命之牺牲精神,而求中国国家之自由平等,解全世界人类于倒悬也。’唐克同志牺牲前的寄语,在我走出纪念馆后,每次想起仍然忍不住要流泪。不为任何一点私欲,只为了和素昧平生的所有被压迫的人民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就能在被刽子手压上断头前如此无畏,说出这一番豪情壮语。太令人震撼了!”通过此次参观,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广西人民在我国反帝反封建进程中贡献的卓绝力量,广西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同时队员们表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与各民族人民携手并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队员参观展板。通讯员喻志和供图

实践队员参观抗战文物。通讯员林晓彤供图

当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龙州铁桥阻击战遗址。残存的铁桥架,尽管锈迹斑驳,仍能看出当年龙州的繁华与昌盛,它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挺着巍然不动的身躯屹立于丽江边,将龙州百年风采尽收眼底,仿佛在向一辈又一辈的龙州人民诉说着400多名红八军战士为掩护主力撤离而死守铁桥直至全部牺牲的壮烈事迹。透过铁桥阻击战遗址,实践队员深知民族地区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恩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和优惠政策,一致认为要用实际行动坚定不移的维护党和国家的领导,互相尊重,携手共进,同心协力推进民族大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践队在龙州铁桥遗址的合照。通讯员冀常凯供图。

实践队在龙州铁桥遗址的合照。通讯员冀常凯供图。

认同——深入调研民族文化,教育强化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收集广西崇左市的红色文化元素后,实践团走进壮锦车间、天琴工坊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实地观摩、听取讲解、采访调研等活动。在壮锦车间和天琴工坊,团队学习壮锦编制和天琴弹奏,深入了解壮锦与天琴背后的当地民族和宗教文化和习俗;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团队在参观之余,与当地学者、相关负责人等交流探讨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以及对居民群众思想和生活的重大影响。了解当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以及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壮锦天琴为点,地区特色为面,团队在壮锦车间、天琴工坊和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调研过程中,点面结合,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广西民族文化,从中探索和合共生的历史渊源。

实践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前合影。通讯员方嘉慧供图。

代表中华文化对和谐的追求的汉代“三鱼共首”石刻。通讯员林晓彤供图。

针对如何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入非遗“两创”的问题,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学校教师和有关学者展开多次访谈与交流,最终创编了反映龙州起义红色文化的天琴曲目、设计了以龙州铁桥为灵感源头的壮锦纹样与布头,并制作了配套教学盒子服务于各级学校教学。团队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团结教育的融合点,力求推动非遗传承与红色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此强化文化认同,推动非遗传承与红色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队员与龙州县民族中学天琴教师深入交流。通讯员覃小艳供图。

实践队员向壮锦传承人李素琴老师咨询壮锦纹样的特征。通讯员覃小艳供图。

实践后期,团队开展“非遗瑰宝传文化,壮乡情韵绘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在社区中为青少年儿童进行以非遗技艺为载体的民族团结教育。团队通过生动有趣的理论宣讲课堂,向孩子们讲述天琴文化背后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带领孩子们参观《天安门》壮锦艺术作品,感受壮锦在吸收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和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后所绽放出的魅力光彩;和学生们一起动手拼贴纸质铜鼓,教授铜鼓从中原传入并结合广西特点进行创新的历史源头;并通过演绎民族故事等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让民族团结的思想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团队通过教育活动,赓续文化血脉,砥砺奋进青春,共同铸就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实基础。

实践队员在课堂上与孩子互动。通讯员林晓彤供图。

从文化同根到文化相济,从各自绽放到互鉴相融,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健康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通过调研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引导青年学子更加坚定爱国主义信念,熔铸民族精神之魂,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守护者,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保护中实现交流交融,凝心聚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文| 喻志和 马学荣

图| 覃小艳 冀常凯 林晓彤 方嘉慧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