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暑期三下乡】“普法惠民心,服务暖民心”

2024-08-16 15:17:3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南基层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下乡普法活动

为贯彻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的精神,进一步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思想,更好地建设法治中国,加强基层居民法律意识,关注老年人群体。2024年8月1 日至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赴陕南基层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以“普法惠民心,服务暖民心”为主题的普法宣讲活动。

入户走访脚有土,普法宣讲心有谱

实践团先后在商洛市柞水县、丹凤县等15个区县开展工作,走访居民,发放调研问卷。成员们深入村民家中,耐心普法的同时,认真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真诚倾听他们的心声。实践团了解到,有村民曾被骗子以激活电子会员卡为由,诱骗先后转账四万余元;孩子在游戏中不慎充值了大额资金,然而由于缺乏关键证据,难以从游戏公司获得退款。这些案例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加强村民反诈意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及村民在法律服务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坚定了他们持续深入开展普法工作的决心。

普法宣传零距离,护航民生入人心

实践团以典型案例切入,以案说法,精心筹备普法宣讲工作。宣讲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积极参与,普法成效显著。

实践团开展了“防范老年诈骗,守护金色年华”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播放视频展示常见诈骗类型,详尽分析近年来老年人受骗的具体案例,并通过模拟情景让村民体验识别和拒绝诈骗。同时,实践团还开展了反诈宣讲。宣讲活动在一段引人入胜的防诈骗短剧中拉开序幕。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实践团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了诈骗分子常用的手段和伎俩,让村民们对各类诈骗手段有了直观的认识。成员们重点介绍预防老年诈骗和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巧妙地结合现实中的诈骗案例,深入讲解了老年人应当如何预防现实诈骗与网络诈骗;通过陈列法条、列举案例,积极引导和帮助妇女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实践团结合陕南近期频繁的暴雨灾害这一实际状况,亲切地为村民讲解国家关于自然灾害中土地损毁的补助政策,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关怀与支持。

每个互动环节,实践团都发放实用的普法手册以及贴心的小礼物。普法手册内容涵盖了各类常见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办法。反诈宣传手册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和应对方法,配有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说明,方便阅读和理解。村民们踊跃咨询、纷纷提出法律方面的疑问,实践团成员都一一耐心解答。

镜头记录生活景,天安门背景暖民心

实践团普法的同时不忘关怀村民生活,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笑容和生活场景。在交流中实践团得知,一些老年人心中一直怀着对北京天安门的深深向往,却因各种原因无法亲身前往。实践团迅速行动起来,精心制作了印有天安门的大幅挂布,并热情地邀请居民与其合照。

拍照时,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的神情。有老人特意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服,郑重其事地整理着衣领和袖口;有老人相互帮忙梳理头发,力求展现出最好的状态。拍照时,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虔诚和喜悦,身姿站得笔直,双手紧紧地贴在身体两侧。一位老爷爷在拍照前,还特意戴上了珍藏多年的老花镜,只为能更清晰地看到“天安门”。

以文立心,以文铸魂

实践团参观棣花古镇,重点探访了宋金街、千亩荷塘、二郎庙、平凹文学艺术馆。走进古镇,看秦、楚、宋、金文化交融。古镇建筑融合先秦轻柔、大宋内敛、金人的豪放粗犷。同时,实践团针对当地传统技艺、历史变迁、庙宇祠堂、手工作坊展开调研,实现了知识与实践、学术与乡土的融合。

实践团参观贾平凹故居,阅览其书法、绘画和收藏的石头,从丰富展品中探寻其心路历程,了解农村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和提供的素材。为深化高校与文化传承地交流合作,贾平凹故居挂牌成为我校实践基地,为高校提供学习研究平台,促进高校与地方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协同发展。

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乃是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唯有叩开群众的心门,方可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次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一方面,在社区营造出了知法、懂法、守法的优良氛围,有力推动了社区全民法律素质的提升,为社区的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将依法治国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当代大学生的内心,激励了青年学生增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切实提高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望未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的学子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法治精神,持续聚焦陕南普法状况,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传播、专业知识丰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组织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宣讲和服务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