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一稻收两季,地里再生金

2024-08-15 13:42:34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通讯员:杨志贇、梁宇倩)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6月底至7月初,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红色筑梦之旅”再生稻调研科普队前往莆田市秀屿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由本、硕、博全培养层次的学生骨干组成,既是实践调研,更是为了感悟和传承“三农”情怀。实践队走进乡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当地再生稻种植现状,检测土壤理化性质,并对当地农户进行再生稻的种植推广。实践队调研农业生产,扩大再生稻影响力,为科技兴农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入田地,青春聚力正当时

再生稻调研科普实践队走进乡村,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当地再生稻种植现状,对当地农户进行了再生稻的种植推广。

团队成员向农户们宣传再生稻的再生原理与省时省工省力等优点,并向他们解释水稻再生化种植,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确保我国粮食的绝对安全,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在团队的热情宣传下,农户们都很愿意去尝试这种顺应新质生产力理念的作物,对再生稻种植充满了期待。更有农户在团队走访结束后,亲身来到研究院询问有关再生稻种植的信息。

团队成员向当地农户进行再生稻的科普宣传

建画里乡村,筑振兴之梦

农为邦本,固本兴邦。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切实感受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科技兴农的紧迫,也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田间地头,助农兴农的决心和以农安国的毅力。

团队前往研究院土地实践基地进行土壤情况调研,采集了当地土壤样品并现场测定土壤PH值以及氧化还原电位,为更科学地规划种植提供实验理论基础。

在当地种粮大户谢志雄先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他的农场,请教相关种植经验。谢志雄先生说种粮本来是件靠天吃饭的事儿,但是科技的进步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

谢志雄先生为“三下乡”团队队员们讲解水稻生长情况

于田间耕耘,换农乐丰收

在离开之际,团队成员早早来到田间,主动帮助农户翻地为下一季的植物种植做准备。随后,成员们又在甘薯地进行除草工作,以保障来日更高的甘薯产量。在田间成员和农户们讨论如何使作物增产和如何科学的使用化肥,同时一起憧憬未来的丰收。午饭时团队收到农户送来的毛豆,这是对成员们的帮助的感谢。

团队成员帮农户翻土,为下一季作物种植做准备

团队组织召开了三下乡总结会议,在会议上,每位成员分别分享了自己这六天来的心得。其中成员梁宇倩说,这次实践让她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身去做,才知道什么叫基层,什么是乡村振兴。

以初心护粮安,愿稻香弥万家

返校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分组在实验室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的实验检测,以探寻新徐村的土质,为农户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帮助。团队成员就得出的实验数据,邀请指导老师一同进行分析,电话回访为新徐村的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

团队成员在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实验

在这七天的实践活动里,团队成员用脚步丈量乡村野径,凭奋斗擦亮青春底色。七天的阴晴和苦乐已成过往,相片和文字留下的回忆刻骨铭心,田埂上蓝色的天,绿色的稻都更加坚定成员心中的信念:以初心护粮安,愿稻香弥万家!

再生稻调研科普实践队于水稻田间的合照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