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青”近南通,织梦深蓝

2024-08-02 14:34:1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2024年7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校学联“揽胜江海,织梦紫琅”小分队一行9位同学多次赴南通和平桥街道、唐闸镇、三星镇、马塘镇、苴镇等地实践调研。通过走进政府、对话非遗传承人以及深入基层调研与实地走访,团队总结“南通答案”,分析其社会价值,希望通过搭建新媒体矩阵传播“南通答案”,为更多地区发展提供借鉴,共同谱写老龄化社会新篇章。

银龄人才,赋能非遗新传承

作为全国知名的文博之乡,南通依托其丰富的文化与博物馆资源,聚焦特色产业,一路追赶时代,在老龄化下跑出发展加速度。为解码南通破局之路,团队前往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观摩学习蓝印花布等非遗制作工艺。蓝印花布等非遗发展历程深受张謇精神影响,朴实无华、生动自然,是南通地区民俗风情的具体呈现。团队成员意识到:南通文化独具地域特色,其传承发展历程与城市发展跃迁息息相关。

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团队演示蓝印花布制作过程  蒋唯乐摄

团队成员欣赏蓝印花布作品  蒋唯乐摄

为此,团队前往中国沈绣博物馆、唐闸古镇、南通美术馆、濠河博物馆、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地多方求证,感悟银龄人才与文化传承的生动结合。“岁数大了,并不是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了。”蓝印花布博物馆内,正在制作蓝印花布的林女士向队员分享了她的生活态度。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南通擦亮特色文化名片,塑造老年人精神家园,实现老龄化社会发展新突破,厚积文化软实力,打造城市发展“硬核武器”。

适老求变,打通教育全链条

在前期线上问卷的基础之上,为提高样本精度,团队深入苴镇、马塘镇等基层一线,线上问卷摸底与线下调研采访相结合,共收集有效问卷376份,根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依托市域内老年大学发展现状,向村民干部问诊,与人民群众面对面、背靠背侃家常话生活。团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发挥师范专业特长,利用南通优质教育资源,上好时代大思政课,丰富继续教育形式,扩大社区教育规模,推进教育社会化,传播积极老龄化思路,满足老年群体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与苴镇虹元村村民的对话中,团队了解到:因过去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周边大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目前县域内青壮年人口外流,村内老年人大多为留守老人,而同时文化教育人才储备量不足、储备质量不高、文化场所覆盖密度低,村民文化生活大多依靠传统媒介,采取自给自足形式。与此同时,老年村民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意愿强烈,希望通过新媒体平台学习更多的技能,借此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

团队成员线下调研老年群体对文化生活满意程度  蒋唯乐摄

走进企业,“舶”出文化多向度

从“津油1号”到“南通号”再到“希望6号”,由修到改再到造,在讲解中,团队了解了企业一波三折的奋斗史、发展理念以及突出成就,体验了新质生产力在当下的生动实践。

党工部施伟林为团队讲解企业发展史  张欣怡摄

团队在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及南通市总工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企业  蒋唯乐摄

这次参观学习让队员们领悟了知青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启示队员们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外部风险与挑战,在逆势中砥砺奋勇、主动作为、寻求突破。

结语:

榜样有无声的说服,典型有无穷的力量。团队坚持借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通过问卷普查和切实走访,由点到面了解南通地区文化发展脉络与传承现状,深度挖掘老龄化背景下“两个结合”的具体实践。同时,团队成员积极探索“南通答案”的社会价值,借助“南通答案”为各自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为时代进步贡献信大力量。同时,基于南通文化传承现状,团队从文化自身适应化、文化受众扩大化、媒体宣传故事化、文化生活反馈机制常态化四个方面着手施策,希望贡献青年力量,切实推动中华文化传承,戮力同心擘画新蓝图,同舟共济建功新时代。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