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推进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励学生们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4年7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文撷芬芳,学启豫州”实践队抵达开封市杞县,开展为期15天的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活动。
(图为实践队在学校门前合影)
实践队走进杞县吕东学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在课堂上,实践队队员杨博睿和张之鹏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目标介绍、气候行动、水下生物、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第一课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介绍。在课堂上,实践队队员张之鹏和杨博睿在课上向同学们普及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队队员以课堂小问答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参与课堂。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两位支教队员向学生们介绍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引导同学们思考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这节别开生面的生态课堂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态保护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学生们介绍第五条目标内涵)
第二课是气候行动。实践队队员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为何与我们息息相关、解释气候变化以及如何调动我们身边的人开展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学生们听得十分认真,认真做笔记,积极配合老师,并意识到气候变化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决心要尽自己的力量为气候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一为实践队员进入课堂引导)
(图二为学生们的上课状态)
第三课是水下生物。在水下生物这节课上,实践队队员首先以“每年鲨鱼被捕数量”引入话题,让同学们明白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呼吁同学们保护水下生物。随后讲述了海洋污染的四种类型,包括化学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和塑料污染。他们着重点出了塑料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向同学们讲述塑料污染不仅会污染海洋和水下生物,还会影响到人类本身。同学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还了解到了SDG14的目标,并学习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海洋及水下生物。
(图为实践队员引入课堂话题)
(图为同学们积极回答课堂问题)
第四课是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在自然与生物多样性这节课上,实践队队员通过向孩子们提问“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引出话题,让孩子们对自然与生物多样性有基本的了解;随后两位实践队队员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两方面出发,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接着两位实践队队员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阐述了目前生物多样性被破环的五大原因;最后两位实践队队员阐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课堂引入)
(图为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这四节课程,学生们了解到许多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也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实践团队相信,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程,能够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励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文撷芬芳,学启豫州”实践队将会继续深入基层,开展各式各样、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人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