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从校园课堂到非遗工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2024-07-12 11:42:1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青春正当时,非遗待传承。2024年7月8日,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墨香探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人来到六安市霍邱县临水镇,拜访“临淮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田孝琴老师。在这段旅途中,团队成员不仅亲身感受到非遗泥塑的魅力,更是在大师言传身教的敦敦教导中感悟人生哲学。

临淮两岸,风光无限好。大巴载队员穿林而过,豁然开朗见淮河如绸,波光映天,温婉动人。随着距离的拉进,非遗泥塑馆古朴而雅致的建筑轮廓渐入眼帘,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艺术的沉淀。团队成员满怀敬意,与田老师及其传承人张老师于馆内会面。

(图为非遗泥塑馆门头)

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传承不息,创新不止。第四代传承人张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馆内陈列的作品。这其中,田老师的作品或展现百姓的日常生活,或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大气磅礴之范,又有细腻婉约之美,极具人文气息,饱含天然情趣与神韵。其中在一副名为“脱贫致富”的泥塑作品,队员们驻足观赏,赞不绝口。张老师见此,即兴开展起实地教学。在非遗的殿堂里,所有人都是学徒,需以谦卑之心学习,以敬畏之心传承,让文化之树长青。

(图为传承人张老师介绍馆内作品)

泥塑,指尖上的千年传承,泥土中绽放的文化之花。田老师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讲述着其过往故事。“我就是一个玩泥巴的,玩了四十年。”在同学们体验泥塑制作过程中,田老师不仅传授了技艺,还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根本不赚钱,很长时间我都没有收入来源,但是自己选的路一定要走完,我就这一个想法。”说着,田老师拿起新鲜出炉的作品:“这本来就是一团泥巴而已,经过我们的手赋予了它意义,它就有了灵魂。”

(图为学生体验泥塑)

泥塑之美,在于其行,更在于其魂。它是时间的低语,文化的回响。听着田老师的故事,队员们的心渐渐静了下来。“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实践课。”一位团队成员如是说道。“在田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田老师也对队员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同学们你们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让我深感欣慰。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非遗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调研团队与田老师合影留念)

非遗传承,责任在肩,使命必达。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调研团队于临淮泥塑非遗馆进行了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并与田老师合影留念。泥塑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历史研究、艺术审美、文化传承、教育启迪以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青年学子对非遗泥塑的了解,更是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注入一股新生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人:李曼、陈会)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