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西京学院||“拾非遗华彩 感民族魅力”

2024-02-26 13:13:34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人文与教育学院“拾非遗华彩 感民族魅力”社会实践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民族自信为目的,分别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可邑小镇开展调研活动,体验土家族和彝族的独特文化。

13145014687576986_133.jpg

前期准备篇

1月27日团队成员先后前往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可邑小镇开展关于土家族和彝族的非遗调研和少数民族特色风俗。前期准备与当地工作人员及本地居民取得联系,初步确定了调研的方向和项目体验顺序,并沟通好项目开展的具体时间安排。

调研一:土家族

土家族非遗技艺——石鸡坨土陶

此行我们前往濯水镇和冯家镇分界的阿蓬江石鸡坨边,拜访土陶的唯一传承人刘氏兄弟(大刘沛良一家和老幺刘丁卫)。土陶制作始于宋朝末年,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一捧陶土,一份初心,现在只有刘氏第三十代传承人坚守着土陶技艺不被历史埋没,目前土陶事业作为一项非遗文化已经登上世界舞台,并不断发展得到许多人的欣赏。

13150821163709995_133.jpg

土家族婚嫁风俗——哭嫁

在濯水古镇中,我们通过参观土家民俗展览馆与采访当地居民,了解到了土家族和汉族婚嫁的文化差异,在以往的土家习俗中,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会哭的姑娘被认为是聪明伶俐的好儿媳,并逐渐演化出一种传统技艺“哭嫁歌”。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土家族非遗织布——西兰卡普

一缕丝织,一份乡情。在参观古镇的途中,团队成员发现店铺内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土家服饰。 通过与古镇当地居民交谈后,我们得知这种织锦叫做西兰卡普,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

13153498126966603_133.jpg

调研二:彝族

彝族非遗舞蹈——三弦舞(阿细跳月)

云南省弥勒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阿细跳月在阿细语中称为“嘎斯比”,意为“欢乐跳”,它是彝族阿细人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源于阿细人古朴的“阿细跳乐”,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阿细跳月是彝族山地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团队成员在调研中还亲自参与体验阿细跳月伴奏乐器的制作,切身感受其魅力。

13155424737427634_133.jpg

彝族特色房屋壁画

阿细人的房屋,让整座小镇呈现暖黄色调,暖黄色的墙,灰色瓦顶,古朴而宁静。团队成员一起走进村落,发现村中很多人家的外墙上都画着壁画,土黄的墙壁上画着阿细跳月舞蹈动作,墙壁上也记录着可邑人民的日常生活。壁画体现了彝族文化风彩和人文思想文化,从一幅幅精致生动的壁画中,我们窥见了彝族人民生活的一角与自然淳朴的生活风格。

13160228139077376_133.jpg

总结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拾非遗华彩 感民族魅力”社会实践团队深刻地了解到土家族和彝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当今社会,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特色和非遗文化已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拾非遗华彩 感民族魅力”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体会到浓浓的风土人情文化后我们意识到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学校:西京学院

团队名称:“拾非遗华彩 感民族魅力”社会实践团队

团队负责人:李信婷

指导老师:程直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