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梁国德:望帝春心托杜鹃

2022-09-07 13:34:1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订阅

李商隐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周梦蝶的典故多为世人所熟知,庄周梦中见蝶,不知蝶是自己,还是自己是蝶。所谓人生如梦,这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也就与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意相契合。而“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却是一个充满悲情与浪漫而又扑朔迷离的故事。历史上,望帝是一位像尧舜一样伟大的古蜀国帝君,而杜鹃最初是杜鹃鸟,到了后来,望帝、杜鹃鸟和杜鹃花逐渐演变为三位一体了。望帝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模糊,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但时至今日,望帝、子规和杜鹃花却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反而随着历史的沉淀,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了。

远古时,统治古蜀国的是鱼凫一族,据记载,鱼凫是一位教授百姓以渔业为生计的帝君,有一天他前往湔山打猎,却在那里突然“仙去”,后来成为蜀王的便是望帝了。望帝专以农耕教导百姓,颇似中原的神农氏。据扬雄《蜀王本纪》中记载,望帝本名杜宇,他是从天而降的。空降的杜宇已经很神奇,但更神奇之处,据说又有一位名叫利的女子,从江源的井中涌出,与杜宇结为夫妇。另有一说是据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杜宇为蜀王,女子利从朱提迁来,二人联姻。

杜宇继鱼凫称帝于蜀,号曰望帝,登位后积极开疆扩土,使得国土领域向东可达嘉陵江,向西可到今芦山、天全一带,向南可抵今青神县,向北可接汉中。他建都郫邑,还把瞿上(今四川省双流县)定为别都,对国土进行有效管理。杜宇在当时颇得百姓的拥戴,他参加过武王的伐纣战争,古蜀军队是伐纣联军中最具战斗力的队伍之一,是推翻暴君纣王的重要力量。

在望帝活到一百多岁的时候,这时荆楚又出现了一位叫鳖灵的神奇人物。据说他死后,尸体突然不见了,荆楚之人怎么也找不到。原来他的尸体竟随着长江逆流而上,一直漂到郫邑,然后竟然复活了。如此的神异人物,自然深受望帝的青睐,便拜他为宰相。当时玉山洪水泛滥,一如尧帝时代的大水。望帝便委派鳖灵治水。这位能浮尸逆流而上的鳖灵,果然是通达水性,他开凿玉山引流疏导,水患终于被根除,百姓赖以安生。于是望帝便效法尧舜禅让之风,将帝位禅位于鳖灵,自己则入西山隐居去了。效法尧舜推位让国是很高大上的说法,但这个与后面望帝化成杜鹃鸟悲啼的故事情节反差太大,好像衔接不上来。

而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鳖灵治水期间,望帝与他的妻子私通,于是心生惭愧,觉得自己德薄不如鳖灵,于是便委国相授隐居深山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鳖灵功高震主,利用自己的势力谋朝篡位,望帝出逃,后来因复位不成,冤魂便化为杜鹃。

望帝应该是上古蜀国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不过被人涂染了许多神话色彩而已。至于他的失国,应该是最后那种说法更加合乎逻辑,如果是心甘情愿的禅位,怎么后来又会有如此强烈的怨望,甚至化为子规鸟终日悲啼泣血呢?

望帝杜宇化为子规鸟,又叫杜鹃鸟。在杜鹃科鸟类的家族中,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之分。大杜鹃叫起来是“布谷、布谷”的叫,所以又称布谷鸟;而三声杜鹃的啼叫声谐音好像“米贵阳”,所以许多地方将此类鸟叫米贵阳;四声杜鹃便是我们这里要说的子规鸟,叫声犹如在向人们呼叫“割麦割谷”。传说是因为望帝杜宇生前大力发展农业,教授百姓稼穑,死后化成子规鸟,习性犹存,每到春天,便向人们“布谷”、“快快布谷”的呼唤,以提醒百姓及时播种耕作。

到了后来,杜鹃鸟又与杜鹃花混在一起,与望帝杜宇形成了三位一体,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望帝与杜鹃鸟的因缘已知,而杜鹃花却是一种植物,跟这两者相去甚远,这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原来子规鸟嘴上有一块红斑,当它啼叫时,嘴角上看上去鲜红鲜红的就像在滴血一样,而这时恰好是漫山遍野殷红的杜鹃花怒放之时,于是古人便认为那些花“尽是冤禽血染成”,便有了子规啼血染红杜鹃花的传说,自此杜鹃花便蒙上了一种悲情的色彩。望帝杜宇化作子规鸟,这是很古老的传说了,但与杜鹃花结合组成三位一体,这个应该是后世逐渐形成的,真正以一种普及文化为大众接受,应该是到了中唐的白居易时代才形成。

如果要约略说说“子规啼血”的因缘,就要提及春秋时代晋国著名的乐师师旷了,这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古琴大师。但他的才华不限于此,我国早期的鸟类志《禽经》据说便是他的著作。其中有云:鹳,巂周,子规也。啼必北响。《尔雅》曰:“巂周,瓯越间曰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凡鸣皆北向也。”这里明确指出,子规又叫鹳或巂周,这种鸟在东部沿海的瓯越之地又称为怨鸟,它平时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啼叫,叫起来一定是朝着北方而啼的。因为长时间的悲啼,导致嘴里滴血将草木都染成红色的了。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子规啼血染红草木的说法就已经存在了,但却未明确将殷红的杜鹃花与子规啼血联系起来。

汉代扬雄的《蜀王本纪》中则云:“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弃国遁入西山的时候,子规鸟悲啼不已,从此蜀国人听到子规啼叫便联想到望帝,这也就是望帝化子规的原因了。西晋左思在他的《蜀都赋》中也有云:“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苌弘是春秋时代的古蜀地人,博闻强记,是位大学问家,以才华闻名于诸侯,他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属下的大夫,曾做过孔子的老师。后来在晋国六卿的内讧中,因为帮助过范氏,遭到赵鞅的声讨,结果被周人所杀。传说他死后三年,心脏化为红玉,血液化为碧玉,故“苌弘化碧”便成了精诚忠正的代名词。因为他与杜宇都蒙受了不白之冤,所以后世经常被放在一起来说事,如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便有“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之语。植物杜鹃俗称映山红、马樱花、山石榴、山枇杷等。

关于杜鹃花的记载,最早的应该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叫羊踯躅,其花鲜艳而美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它也是众多园艺杜鹃品种的母本。而真正被移植入园林作为观赏花卉的,一直到了盛唐才流行开来。诗人白居易对此花情有独钟,他曾有《山枇杷》一诗吟咏此花:“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在诗人眼中,这野杜鹃花开得实在太美丽,能让桃李黯然失色,让芙蓉相形见拙,变得连花也不是了。但它根深蒂固的扎根于大石深处,想移植回家去,也是无能为力的。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白乐天后来终于移植成功了,在他另一首《喜山石榴花开》中,他是这样写的:“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白居易从庐山山顶挖了一棵山石榴(杜鹃)移回忠州里栽,虽然伤了不少根系,但一年之后,那杜鹃花开得跟在庐山顶时一样灿烂,诗人对此是喜不自胜,极尽赞美之词,说就像红玉一样,最适合做古琴的调弦琴轸了,又可以作为美女罗裳的饰物,美艳到能让桃李都忌妒的程度。

白居易爱慕和栽种杜鹃花,是洋溢着喜庆欢快之情的,杜鹃花在他眼中简直是天姿国色,是没有丝毫伤悲元素的,跟什么啼血并不相关。但到了李白眼里,情调就不同了,诗仙虽然豪迈奔放,但当他见到杜鹃花,却有了忧郁伤感,他在《宣城见杜鹃花》一诗中说:“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诗中的三巴乃是指巴郡、巴东、巴西三郡,也就是蜀国。太白说他在宣城(今属安徽)时偶遇杜鹃花,不禁由此联想起了当年在蜀国曾听闻的子规悲啼,那声音真是叫一声便教人肠断一回,让暮春三月远在宣城的他,都禁不住追忆起当年在蜀国的岁月。这首诗可谓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前,世人只将子规与望帝组合在一起,但李白在这里,却将子规与杜鹃花组合在一起,从此望帝、子规与杜鹃花三位一体的雏形便形成了。

李白在他的诗作中,提及子规悲啼的不少,如在《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等,总之是同一个腔调——悲情。豪迈的李白并非是悲情杜鹃的个例,正如韦应物的《子规啼》:“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在一个夏季清夜,高大的树林垂露不断滴落,南山偶尔传来了一声声的子规哀啼。而邻家的遗孀正抱孩子伤心地抽泣着,这场景让人通宵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真不知何时才能挨到天明呀。这是一首极度凄清悲悯的诗,清夜里子规的悲啼与邻家孀妇的哭声融为一体,给人以极度压抑悲苦无法入睡的感觉。

大唐最具悲天悯人情怀的诗人自然当数杜甫,连豪放的李白吟咏子规都悲戚不已,那杜甫又如何呢?我们先看他的《子规》诗:“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坐落在三峡之间云阳县,江边上的楼宇屋瓦整齐排列,犹如鸟翼相覆一般。而楼宇两旁被山中大树环抱着,婆娑掩映,子规在树上通日悲啼不已。当春风缓缓吹来,树木簌簌而响,到了夜晚光景愈加凄冷。眼前这种凄清悲凉景象,能引起人们的无限愁绪,哪能再忍受子规的悲啼呢?而偏偏那些子规鸟却不解人意,还故意傍人低飞而鸣,是愈发悲啼得惨烈了。在杜甫的另一首诗《杜鹃行》中所写:“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老杜在诗中说,杜鹃鸟是古蜀国的望帝死后精魂所化而成,形态似乌鸦,是通过寄生别的鸟巢来繁殖哺育后代的,四五月间它们爱在深树林悲啼呼号,因为过度哀痛,乃至口中流血……。

虽然早在春秋时代的《禽经》中已有“子规啼血渍草木”的说法,但其后并没有被后人广泛引用发挥,子规在诗词中真正开始“啼血”,应该是从杜甫开始的。自从“杜甫很忙”,开了这个头之后,子规似乎就啼血不止了,譬如杜甫之后的诗人李贺甚至开始“杜鹃口血老夫泪”,他不但是啼血,甚至是哭到眼中出血了呢。与李贺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贾岛的《子规》诗:“游魂自相叫,宁复记前身。飞过邻家月,声连野路春。梦边催晓急,愁处送风频。自有沾花血,相和雨滴新”。贾岛在这里说望帝的游魂子规鸟在悲啼,应该是还记得自己前世遭遇的,它在春宵中,从挂在邻家檐角的月亮旁飞了过去,悲啼的声音一路传到了野外。诗人被它的悲啼催醒了春梦,还以为天已经亮了。而子规的悲声,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愁绪,百无聊赖之中,只有习习的夜风不停的吹过来。他料想杜鹃啼血沾在春花之上,和滴答的春雨相和一块,更显得鲜红清新了。诗人不但明确了子规啼血,而且啼血开始沾花了。虽然他没有明确指出子规啼血所染的花就是杜鹃花,但两者可以说距离是越来越近了。

白居易跟李贺、贾岛是同时代的人,在他著名的《琵琶行》中,亦有句云:“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的诗中,直接便是杜鹃啼血了。但白居易是位杜鹃花痴,甚至不惜耗巨大精力将野杜鹃移植回家中种植。在他的诗中,此花艳压群芳,而且充满喜庆,但在此诗中,杜鹃啼血跟杜鹃花并没有挂上钩,似乎在白乐天的世界观里,杜鹃花与杜鹃鸟是毫无瓜葛的两种动植物。其实不然,白乐天只是根据需要取材罢了,因为此诗与杜鹃花扯不上关系,并非他不晓得杜鹃花的悲情内涵。同样是在被贬九江期间,在他的《山石榴寄元九》中,他是这样写的:“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劚得厅前栽。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白乐天不但将杜鹃花的别名罗列了出来,而且将杜鹃鸟跟花一起相提并论了,甚至将他喜欢移栽杜鹃花的嗜好都和盘托出了。三月杜鹃花红扑扑地绽开时,正是杜鹃鸟悲啼的时节,杜鹃鸟一声悲啼,便催开一枝杜鹃花,仿佛鲜红绽放的杜鹃花正是杜鹃鸟啼血染红的结果。

在这里,杜鹃鸟与杜鹃花终于高度融为一体了。另外白居易稍后的诗人作品中,如杜牧的“红花染血痕”、温庭筠的“花上千枝杜鹃血”、陆龟蒙的“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等等,这些都是杜鹃啼血与杜鹃花融为一体的铁证。可见到了中唐的白居易时代,望帝、子规、杜鹃花三位一体的文化元素至此已经开始明朗了。

到了宋朝,这种文化元素就更普及了,例如成彦雄的五律《杜鹃花》,前四句云:“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诗人将杜鹃花鸟并提,鸟是悲怨,花是艳丽,他直言认为是杜鹃悲啼滴出来的血,凝聚在杜鹃树上形成了那鲜红美艳的花。而真山民的《杜鹃花得红字》这首七律中,是这样写的:“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愁云密布巴蜀大地,往事皆空;对故国绻缱的愁怀怅恨,只能寄托于盛放的杜鹃花丛中。回归故里的赤子之心,千百年来谁能说得清楚呢?就如那杜鹃鸟一样,悲啼时嘴角溅出的血,将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都染红了。月夜下杜鹃花枝青烟萦绕,而杜鹃鸟的精魂却飞到了锦江边上,追忆着往日的东风。愁怨染出了多少异乡游子的怀乡之恨,无时无刻不挂在羁旅者的望穿秋水的欲眼中。此诗是将杜鹃花与杜鹃鸟的悲怨之情与游子的乡愁结合起来,将原本的“含冤”之怨写到乡愁上,给杜鹃啼血赋予了另一种悲情的含义。

而舒岳祥在他的《杜鹃花》诗中,他是这样吟咏的:“杜陵野老拜杜鹃,念渠蜀王身所变。我今流涕杜鹃花,为是此禽流备溅……”同时代的杨巽斋,在同样的《杜鹃花》题材中,同样是子规啼血染成杜鹃花,跟真山民的主题一样,吟咏的也是乡愁的杜鹃花:“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可见到了宋代,望帝、子规和杜鹃花三位一体的文化元素,已经非常深入人心,广为世人所接受了。自此之后一直流传至今,这个文化元素已经根深蒂固,固化成型了,杜鹃,悲情的鸟,悲情的花,背后还有个悲情的望帝故事。

于是,余作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茫茫心事向谁圆。映山红染悲啼鸟,万里长风寄嫡仙”。

【作者简介】

梁国德,工商管理博士,岭南洪拳名家,广东省武术协会会长,广东省象棋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社科院国学研究中心理事长,广州体育学院客座教授,工作之余研习经史,旁涉诗文,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诗刊》《诗词百家》《中华诗词》《环球日报》《南方城市周刊》《诗词月刊》《当代诗词》《岭南诗歌》《诗词报》《高凉诗词》《新华在线》《广州日报》《茂名日报》等。主编《国德教育》文集,著有《国德强企》《广东武术简史》《中国南棍实战教材》《粤西洪拳十大形》《狮马双形拳》《踏破岭头云诗集》《片帆词集》《剑气楼随笔》《祖师西来意》《坛经一滴》《晏然自若》《列子初探》《说苑随想》《史海遗珠》《吕览别裁》等。

发布于:广东省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