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守护流动儿童心理健康,让“流动的花朵”绚丽绽放

2022-08-16 10:14:1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流动儿童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成长性,体现着更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流动儿童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可能部分主体会坚强勇敢,也可能部分主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在此基础上,队员们确定了调研的具体内容。

基于流动儿童的规模逐渐扩大,其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现状,依托“《“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大政方针政策,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相伴‘童’行”教育关爱实践团于6月21日至7月6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与青岛市开展了大流动儿童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利用所学为学校,家长提供建议以帮助流动儿童摆脱心理问题困扰。

前期准备

6月21日至6月22日,团队在队长与指导老师的组织带领下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通过讨论,规划调研活动的具体时间与活动地点等详细信息,提前与该地点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在心理专业老师指导下制定针对流动儿童的心理调查问卷;进行团队内的任务分工,各取所长,发挥队内最大优势。团队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后续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图为队长划分团队成员的任务。

图为团队成员再商讨调查问卷细节。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在相关心理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设计形成科学的调查问卷,问卷比较全面地概括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困难,自闭,人际关系不协调等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而后,团队成员根据学校老师所提供的各个年级及班级人数情况,印发相应数量的纸质版调查问卷,并进行分装整理,分发至团队成员手中,为在学校的问卷调查做好了初步准备。由于疫情原因的限制,团队成员无法进入学校,所有问卷交给济南市汇波小学老师,由老师协助流动儿童填写并进行回收。

图为团队成员汇波小学老师进行问卷的交接。

图为老师为同学们讲解问卷内容。

科学调研,问卷中了解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发展现状

本团队分别于6月23日至27日在济南市汇波小学主校区和西校区,7月2日至7月6日在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进行问卷发放及问卷的回收,观察流动儿童在校生活表现,与学校老师关于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进行交谈。经团队成员观察发现,部分流动儿童习惯于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与流动儿童群体交往较少。而部分儿童积极活泼,积极融入大群体,喜欢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彼此分享交流做活动的感受。

图为团队成员在观察流动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

图为汇波小学流动儿童填写问卷。

图为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流动儿童就问卷问题相互交流。

融入其中,游戏中观察流动儿童心理状态具体倾向

6月28日至7月1日,团队成员在李沧区星普教育与该机构流动儿童进行“蜈蚣爬”和“小鱼游”的游戏活动,并与该机构的负责人王老师进行交谈,了解了流动儿童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团队成员在游戏活动中了解观察流动儿童合作行为与孤独倾向等内心心理状态。

图为星普教育儿童在进行蜈蚣爬的游戏。

团队成员通过在游戏中与流动儿童交流发现,大多数流动儿童都不是独生子女,家中流动儿童以两到三个居多,父母大多数为初高中学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白天无暇顾及学习,晚上下班晚,流动儿童经常已经入睡,亲子交流时间大大缩减。同时,由于近几年教学内容改革,父母所受教育与流动儿童当前所受教育内容已有很大不同,加之外界新环境吸引力较大,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流动儿童所受教育内容与接受信息内容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与同龄人之间的落差感使得流动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高。

深入交流,寻访中共探流动儿童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7月2日至7月6日团队成员到城阳七次方教育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同时和老师就流动儿童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及意愿以及与老师沟通交流次数三方面问题进行交流。鉴于流动儿童在家和学校表现不同可能存在差异,团队成员决定队七次方教育三年级流动儿童进行家访,从家长的角度来了解流动儿童在家的日常表现,从学校、家庭两个角度寻找帮助解决、缓解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可行的方案。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师进行交谈以了解流动儿童在校表现.

在交谈过程中,城阳七次方教育老师表示,由于流动儿童对城市生活环境并不熟悉,以及其本身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这便使得流动儿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学校时,部分流动儿童因彼此相互接触时间较短、自身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不同等原因,存在着被群体孤立、歧视的情况。严重情况的流动儿童会因环境适应及人际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从而引发其他潜在问题,如抑郁、躁狂、焦虑等现象。为了帮助流动儿童更好的投入学习、完善自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师与学校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专业的引导,对受心理问题干扰的流动儿童群体及时进行情感干预以缓解其心理压力,以避免其出现适应不良或更严重的心理不良反应,同时也注重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流动儿童尽快适应陌生环境提供良好有利的外部支持。

图为团队成员为城阳七次方教育同学发放问卷。

图为团队成员与流动儿童家长就流动儿童学习情况及在家日常表现进行交流并进行记录。

家访时,流动儿童家长表示,由于日常工作较忙,对流动儿童的心理情况难免存在疏忽的问题,对流动儿童身心观察照顾不足,流动儿童内心会有自己的想法,较少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同时由于家长下班较晚,流动儿童自理能力较强,能够自己洗衣,做饭,很为家长省心。明白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暗自努力,学习成绩处于上游。

本次调研活动的对象为三、四、五年级三个年级的流动儿童,占比较为平均。结合问卷分析所得结果以及团队成员在游戏中观察流动儿童的行为活动我们发现,流动儿童的社交焦虑在性别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女生流动儿童在交往中更易焦虑或焦虑水平更高。同伴依恋、独处偏好和儿童社交焦虑则在不同年级上存有显著差异,五年级流动儿童独处偏好显著高于三、四年级,三、四、五年级的社交焦虑水平则随年级的增加而呈增长趋势。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各维度差异不明显。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则对于流动儿童的同伴依恋具有显著影响,相反,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流动儿童的同伴依恋影响较小。

此外,流动儿童的搬家频率对其同伴信任的影响较大,不稳定的生活环境容易造成儿童对陌生人的抵触与不信任。流动儿童由于环境的改变表现出的对环境的不适应,对当地风俗、饮食、语言的不熟悉、以及由于在原本学校养成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内容等与当前新学校、新环境的差异,体现出其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团队根据调研所得结论为学校,家长提出建议。流动儿童占比较大的学校可合理开设流动儿童团体辅导,增设心理老师及心理教室数量,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辅导老师可在面对流动儿童心理问题时运用箱庭疗法加以缓解。箱庭疗法教学环节均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实施,学生通过课堂体验深化知识、拓展技能,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为增强学生参与体验的动力,教师改革考核方式,加入以实践体验为主的过程性 考核。基于正念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和接纳承诺疗法。一些研究已证实基于正念的心理疗法能够减轻社交焦虑症状,增加自尊、正念技能和心理灵活性。所以我们认为面对流动儿童心理问题时可以运用正念疗法加以治疗。

父母陪伴较少的流动儿童大多并不是独自生活,他们主要由祖辈或者其他亲 戚在照顾,相对于其他非原生家庭的孩子,这种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支持更多。国外一些研究表明,亲戚抚养会给“类留守儿童”群体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儿童产生不良行为的比例。(作者:李晓冉、王美如、张怡赫、王翠、苗嘉益、修文君、刘雯睿、孙怡平)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