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文化引擎蓄势发力,助推新化奋力前行 着力提升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新化县公共文化服务这五年

2021-03-16 13:55:3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国基层网讯(通讯员:陈斌) 十三五期间,新化县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相关配套法规,努力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足感。

一、提升思想认识,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制度机制

新化县坚持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对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法律实施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工作的顶层设计,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建立调整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推动规范新化县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与指标,以标准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认真梳理法律实施中需要细化明确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特色、可操作的地方性法规,推动形成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主体,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五年来,为全面落实全县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借势借力对标整改,补齐文化短板,新化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弘扬梅山文化地域特色,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扶贫工作整体规划,认真研究制定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队伍建设、财政投入等有关政策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鼓励政策,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文化活动经费、乡村宣传文化管理员配备等方面全部予以落实,建立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库,制定全县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五年工作规划,明确了方向和纲领。出台了《新化县创建湖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方案》《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组织科研单位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推出了《新化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效对接研究》并深入落实,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的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先进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推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

二、优化资源布局,做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五年来,新化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建设。

1、注重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阵地

一是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5年来,新化县打造了县文体运动中心和北塔文化休闲公园,提质改造了县图书馆、罗盛教纪念馆、文化馆、新化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并建成2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投入使用。完成新化县全民健身中心、乡镇足球场、体育健身工程,新建了5人制足球场3个,7人制足球场1个,8人制足球场2个,11人制足球场1个,为80余个村配备了全民健身路径。完成了3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达标建设,让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末端不断延伸,完善了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有效实施“结对子、种文化”,实现农村和城市社区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了文化帮扶、城乡均等的公共文化联动机制。

二是乡镇、街道文化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全县31个乡镇(林场、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并实施免费开放,站舍内配备电脑、音响、室内健身器材等设备,配发图书近18000册,并配有专职文化干部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文化站作为联系县城和农村的“中间人”,其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在建设基层文化阵地、扶持文艺团体发展、培训基层文化人才、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搭建基层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农村文化阵地不断夯实。截至目前,我县共建成农村文化小广场690个,实现高标准农村文化小广场全覆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按照“七个一”标准全面建设村级文体活动中心,提高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功能和利用效率。购置书籍书架,完善了1162个农家书屋建设,给全县687村(社区)购置配备村级音响设备,完成了全县31个乡镇村村响工程建设任务,建设县级播控机房1个,乡镇播控机房机房31个,行政村广播机房922个,安装信号收扩终端8789个,安装喇叭17578只,实现了全县村村响工程全覆盖,完成了户户通设备安装24211套,抓好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实现了安播零事故的目标。

四是针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突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推行公共文化机构年报、绩效评价制度,制定《新化县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和设施设备管理办法》,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法定责任。根据公共文化与教育、卫生、科普、民政等领域的很多服务设施、服务项目相关联的特点,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公共服务项目融合发展,扩大公共设施、场地的合理利用。统筹考虑群体特点,对老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在工作中重点关照,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丰富符合残疾人需求的文化产品,支持残疾人参与文化产品创作,鼓励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媒体等制作面向残疾人的专题节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无障碍设施,营造鼓励支持残疾人参与、体验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氛围。

2、强化文化服务效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新化县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强化服务功能,积极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服务载体多元化。经过不断努力,打造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载体。一是文旅广体局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建小分队,把丰盛的文化套餐送到基层,包括演出、培训、春联、年画、服装音响等。近年来小分队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形成了品牌效应,受到农村群众的广泛欢迎,成为广大群众两节期间的一道文化大菜。二是送戏下乡,县每年组织梅山演艺有限公司和全县32支新时代业余文艺演出队进行送戏下乡有活动,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全县各乡镇、村社区,每年为农民朋友演出近100余场。三是农民、市民文化节,每年夏秋,文化节如约而至,期间由文旅局、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梅山演艺有限公司组织的各种演出、展览、汇演等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文体活动多样化。按照“月月有活动,节节有演出,处处有亮点”的文化工作目标,广泛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年均组织、承办、联办、指导各类文艺演出、文艺比赛、汇演、展览、阅读、体育比赛等群文活动80余场次,形成了传统重大文体活动年年办,乡镇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的良好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色文化活动亮点纷呈,新化县成功组织“舞动新化”“功夫新化”“唱响新化”“乐享新化”“欢乐潇湘、幸福新化”等品牌活动,在当地都有极大反响。

三是惠民工程深入化。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文化用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全县632个村和基层文艺团体配齐文化器材和音响设备;为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的文化权益,在图书馆设置盲文阅览,在公共文化设施设置无障碍设施,文化下乡范围更加广泛,除了文化物资发放,每年利用文化小分队、送戏下乡等活动平台,为基层送演出200余场,送电影下乡13000余场,发送各类书籍共计25000余册,送春联、福字、年画计约32000幅,书法名家现场书写春联、福字近1200幅,拍摄全家福400多张,惠及基层群众10万多人。各类文体培训不断加强,采取县内集中培训和下乡现场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每年组织舞蹈、书法、乐器、体育等各类培训近30场,年均培训近5000人次。“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深入落实,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从2016年开始,招募了邹铁羽、罗钦、周满兰等文化志愿者,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工作,基层文化活力得到很大激发,文化活动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三、提高工作质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新需要

五年来,新化县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以民生需求为改革导向,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内容载体、方法手段创新。

一是探索文化场馆“总分”模式,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组织体系 。新化县不断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改造提升,强力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筑覆盖城乡、标准统一、运行稳定的县—乡镇(街道、林场)—村(社区)三级总分制文化设施运行模式。跳出多头建设、独立运作、分散服务的传统模式,出台《新化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走资源整合、协作共赢、合作共建的新型之路。目前,建立了以县图书馆1个(含两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总馆、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为分馆、村级活动中心1122个农家书屋为基层服务点,500余个学校、民办图书室为补充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新化县文化馆已建立总馆1个、分馆22家、基层服务点193个。

二是探索文化服务“联盟化”模式,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运行机制

新化县充分利用现有文化场馆资源,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使用效率为突破口,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组建图书馆讲座与展览联盟、博物场馆展览联盟,以联盟的方式,联盟整合讲座、展览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联盟资源纵向、横向互通共享,助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依托联盟整合资源,设计制作彰显地域特色的文物商品,推动文博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场馆资源全民共享,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果均等、机会均等,不离开居住地,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新化摄影“兄弟联”、新化县演艺协会、“义工之家”、新化县文化礼仪协会、梅山阳光爱心志愿者协会、新化县文旅志愿服务队等联盟,以梅山演艺有限公司为主体,以各类演出院线和全县组建的32支新时代业余宣传队为补充,以资产经营和资源整合为纽带,组建“团场线”联盟,均在县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中不断发挥作用。

三是探索文化供给“标准化”模式,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标准体系

新化县通过调研和测评等方式,充分了解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寻求不同阶层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政府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线保障和责任标准,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新化县对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围绕群众需求和当地实际,明确设施功能、设施项目、设施规模等明确硬件建设标准,让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具备公共阅读、文艺创作、文化传承、文艺展演、演出娱乐等基本功能,提供图书借阅、电子阅览、文化展览、演艺娱乐、文化培训等服务内容;让乡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具备图书阅读、文化活动、文化培训、宣传教育等基本功能,提供免费演出、免费电影、电视广播、图书借阅、电子阅览、文化活动等服务内容;让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具备学习教育、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基本功能,让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具备文体活动、宣传教育、文艺培训等基本功能,提供文化娱乐、艺术培训、文化志愿等服务内容。

四是探索文化管理“多元化”模式,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多元化完善平台载体

新化县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公民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和管理的多元化模式。建立文化行业协会、理事会等社会化组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新化县坚持文化场馆的公益属性,引入社会力量,以绩效为导向,以专业化为特色,建立“政府—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群众代表”参与的共管机制,通过法人治理改革,组建公共文化场馆理事会,建立民主管理制度与机制,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阶层群众参与管理,负责审议文化场馆的发展规划、重大业务计划,审议决定场馆内设机构设置、用人计划、薪酬分配,并可根据需要,提出机构变更和职能调整的建议,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与群众代表交流沟通,根据群众需求讨论决定实施项目,推动文化服务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最大程度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新化县鼓励支持发展文化基金会、文化行业协会等非营利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围绕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文化交流、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林场)、村(社区)三级文化基金会、管理协会和理事会,加强对文化行业管理协会的指导和监督,完善协会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健全文化行业管理协会网络体系,将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对接起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提供、社会化管理,使公共文化服务朝着社会文化福利的方向发展,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另外还以地域或产业门类成立文化产业协会,吸纳各类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加入协会。完善协会平台,推动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文化产业监测分析统计体系等。发挥协会作用,依托协会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进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队伍,提升基层文化艺术人才的业务技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功能、提升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新化县十分重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把提高文化人才的业务技能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工作。把业务知识培训作为重要抓手来实施,有效促进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县文旅广体局也就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效能,深入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组织各级文艺专业人才成立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文化艺术技能辅导,提高基层业务骨干的艺术素养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为县级公共文化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其中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85%。在村(社区)设立1个以上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1人。县文化馆先后建立了社区辅导员承包制度,定期组织业务老师进入社区举办讲座、辅导活动。据统计,全县现有文化志愿者队伍18支,志愿者人数1200余人,文化馆、演艺公司先后派出基层文艺辅导员1000余人次,培训、辅导乡村、社区文艺骨干3万余人次,指导帮助基层编排各类文艺节目500余个,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五、强化技术融合,实现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共享

十三五期间,新化县为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突出落实中央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突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突出改革创新、突出服务效能建设,加大宣传和培训,把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重要督查内容,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加大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力度,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强化新技术的融合应用,特别是推动网络及软硬件平台的提档升级,建立新化县公共文化档案库和数字资源库。丰富公共数字资源共享,加大资源保障。按照有网络、有设备、有资源、有人员、有活动、有评估的六有标准,完善功能,整合升级,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创新模式,下沉基层,面向基层群众提供菜单式、点单式、预约式一站式文化共享超市服务,打造一站式文化共享超市,打造多元化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强力推进新化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县、乡镇、村(社区)数字化文化建设,并与省文旅云平台数据打通,形成多级联动,共建共享的一站式文化共享超市服务。

七、着眼群众需求,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

新化县根据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需求,深入挖掘梅山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梅山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优化布局陈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方式,综合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打造面向群众、功能完备的文化服务阵地。积极引进高水平文创团队,创新创作形式和创意载体,加快研究创作一批突显地域文化特色、深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宣传好、展示好新化特色文化产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十三五期间,新化县注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社会力量,不断转变职能,由“办文化”走向“管文化”,配置资源和提供服务采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推进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在充分竞争下形成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充分授权,鼓励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的形式提供服务,真正实现市场化特点的政府购买。在完善制度建设上,逐渐健全和完善引导、鼓励的政策措施,建立合理的机制,落实鼓励社会参与的财政、税收、金融、精神激励等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用完善健全的政策措施保证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完善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同时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把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项目、方式、途径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购买服务的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和以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新化县创新思维拓宽渠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动能,努力尝试多种引入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深化文化融合。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教育、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商业、文化与创意、文化与金融等方面进行有效融合。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资本运营”模式、优秀管理团队入驻政府场馆的“智力引进”模式、“商旅文”联合促进文化的“商业促进”模式、引入非盈利组织的“公益推广”模式等,进一步创新融合发展方式,丰富融合发展内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倡导前沿风尚,提升文化品质。

八、坚持免费开放,发挥公共文化场馆基本职能

新化县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新化县文化馆、图书馆、罗盛教纪念馆、楚怡旧址保护所、体育运动中心、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馆的基本职能作用,明确了免费开放范围和免费开放标准,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实现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将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免费开放工作业务指导,规范开放时间。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资金管理和使用,保证公共文化机构的正常运转,并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建章立制,着力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长效机制。

九、注重文化交流,推动新化地域文化艺术跨跃

新化地域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新化县积极探索地域文化艺术跨界走出去的新模式,展示湖湘文化、梅山文化的多姿多彩;充分发挥海外华人、侨社、社团组织的渠道优势,开展文化艺术展会、文艺演出、文化讲座、武术赛事等活动,与海外侨界文化社团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借助各方力量,文化与政府联姻,借助政府的力量;文化与媒体联姻,借助媒体的力量;文化与经济联姻,借助企业的力量,探索一条以政府引导、民间组织主导、知名人士和企业参与的“地域文化艺术海外行”的新模式。充分挖崛、积极推广娄底本土文化,开展“梅山文化海外行”“文化大乐园”“寻根之旅”等活动,以国际视野讲好新化故事,推动湖湘文化、蚩尤始祖寻根文化、梅山文化、农耕文化的对外交流,特别是近年来新化县举办的地域文化艺术"走出去"高峰论坛、梅山武术节、梅山文化研究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研讨会、大梅山文化交流活动、天下梅山·写生胜地”系列活动,成为文化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全面铺开实现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据悉,新化县2015年被列为全省首批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新化县对照创建标准精心部署、扎实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省级示范区规定的各项创建任务,2018年,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新化县坚持以文化设施规范普及惠民,登攀脱贫之阶;以文化活动熏陶补钙壮骨,力挺脱贫之志;将特色文化嵌进旅游开发,拓宽脱贫之道;借文化搭台牵线招商引资,聚合脱贫之力。大力开展覆盖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三区人才选派支持,通过文化熏陶“富脑袋”助力群众“富口袋”,文化行业扶贫成效明显,为助力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激活了内能,释放出活力。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