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戎马一生 情系乡里

2018-09-11 21:06:51    来源:忻州网    访问:    

解密更多抗美援朝历史,重温忻州籍英雄故事。记功勋人物田波。

——作者手记

一、向阳少年 追逐光明

田波,乳名润林,1919年8月2日出生于石岭关北端,原山西省忻县(今忻州市忻府区)豆罗镇向阳村。父亲田满福,母亲宁月芳。这块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的土地,地处偏僻,经济、文化、交通都比较落后,旋土窑而居。

(作者拜访田波公故居)

(作者拜访田波公故居)

现存的田波故居,背靠向阳高崖,面向牧马河而建。大清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的大门依然傲立。门洞上方,“水秀”字样砖雕门匾,清晰可见。

这里的乡亲,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负青天的农耕生活,一年忙到头,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收获的粮食,仅可勉强糊口。为了摆脱穷苦的生活,长辈们打心眼里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读书明理,换个新的活法儿。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田波的祖父根富公和祖母赵夫人,几乎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由于全家节衣缩食,还是筹不齐学费,老人硬是忍痛变卖了几亩高产的河地。田波的母亲宁夫人月芳,亦深明大义,变卖了从娘家陪嫁来的首饰,供田波读书。

田波打小懂事、坚强。他明白,自己只有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才能回报长辈的殷切期望和浩荡深情。于是,学习非常刻苦,用功。1930年,田波初小毕业,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重点高小;1933年,又从1600余名选40的残酷竞考中,脱颖而出,考入省立太原师范学校,并且成绩名列前茅。从而,奠定了其日后儒将的文化基础。

田波在太原师范学校求学时,日本军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向华北。日寇军机天天在学校上空侦察,轰炸。校园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宁静,师生的生命财产,也没有了安全保障。作为抗战前沿的太原,要求抵御外侮,一致抗日的呼声日渐高涨。救亡运动,遂呈星火燎原之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种形势下,田波不再闷头读书,不唯独善其身,而是坚定地向往光明,追求真理,寻觅救国之道。

孤独的夜行客,需要北斗星指引航程;摸索中的田波,感到共产主义理想,使他心里透亮通明。于是,他和太原师范同乡同学芦殿文、汪绍京一道,舍弃了难觅的金饭碗,加入了学生救亡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之后毅然投笔从戎,于1936年11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抗日牺性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和“抗日决死队”。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田波最初为指导员,任职于决死队军官教导三团三营七连。并于1938年2月,经推选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学习。为抗大第四期第二大队第四队学员,由郭林祥担任政治协理员。学习期间,田波有幸第一次见到自己崇敬的、梦中期盼已久的毛泽东主席,多次亲耳聆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肖克等中央领导和部队首长的报告、授课。他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文化修养,办事能力进一步全面提高。

有一次,毛主席头戴八角帽,神采奕奕,健步走进会场,来到讲桌旁。令人亲切的是,主席着装和学员完全一样,为灰色土布军服。顿时,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毛主席给学员大队作报告的内容,就是后来公开发表的经典著作《论持久战》。毛主席的讲话通俗易懂,且经常打一些非常形象的比方,诸如“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里制服牛魔王”等有趣故事,又鼓励道“当学生,不一定都在学校里。水浒里的李逵等绿林好汉,都没有上过学。民族英雄岳飞,也是从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毛主席的演讲,妙语连珠,艺术独到,引人入胜,深深地感染并影响了田波。

在课间休息时,田波以忐忑不安又恳切的心情,走上主席台,请毛主席题字。主席以慈祥的目光,看着这位年轻人,略加思索,写下了“多思,斗争!毛泽东”七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只可惜,这个题词珍本,遗失于之后攻打绥远的战斗,未能存世。但是,主席的教导“多思,斗争!”牢牢铭记于田波心里,并从此照耀其一生的革命航程。

二、信念于心 弹片存身

年轻的田波,以坚强的信念,不屈的意志,舍生忘死,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

1939年1月,田波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分配到晋察冀第4分区第5团担任宣传股长。他一边创作文艺作品,宣传武装群众,一边拿起武器同日寇战斗。他先后参加了敌后根据地反扫荡,林、磁、武、涉四县反顽战役,和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

此后,他先后担任晋察冀4分区党委秘书,11分区政治部副科长、科长等职。1945年3月,调任11分区7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田波先后担任了晋察冀军区11分区新5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1区独立团政委兼中共良乡县委书记,6纵队18旅52团政委等职务。期间,他长期活跃于晋察冀一代,组织了夜袭二郎庄战斗,房良公路伏击战,参加了绥远战役,怀来战役,定兴战役,孟西战役,张家口保卫战,保北战役,太原战役,平津战役等著名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

(田波和战友韩玉奎)

田波曾两次身负重伤,命悬一线。在百团大战中,伤在胸部右侧,靠近大血管,曾血流如注,虽抢救及时保得性命,却留有较重后遗症。另一次负伤,据团卫生队长张克敬回忆,解放太原战役中,团政委田波随主攻一营战斗,指挥冲锋在前,遭遇顽敌,右大腿被老虎炮弹炸伤,昏倒在护城壕内,下半身泡在污水里,衣服凝满血块。田波的两处伤口,之后多次感染,撕心裂肺的疼痛使他数度昏迷。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每次都顾不得治疗和休息,简单包扎一下伤口,和战友们一起,又冲上了火线。

戎马倥偬,南征北战,田波的伤口,一直无暇彻底治疗。虽著名的印度国际主义战士、外科专家柯棣华为他做了手术,但残留的弹片,由于离血管主动脉过近,一直没能取出。因骨中也存异物,田波的右臂逐渐变细,无力,落下残疾。这组叠加伤,折磨他竟达56年之久。

三、树立抗美军魂 书写胜利传奇

博学,善思,政治嗅觉灵敏,思想有高度、有深度,有前瞻性,大局观,是田波的六大特点。

1950年9月中旬,田波得知美军第10军所属7万余人,在260余艘舰艇,近500架飞机的配合下,开始“烙铁作战”计划,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后,向汉城、水原方向进攻;正东,沿东江战线的美军、南朝鲜军10个师在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指挥下,也于9月16日向北进击。朝鲜战争爆发。

(田波1955年)

田波敏锐地意识到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激烈较量,已不可避免。他未雨绸缪,夜以继日拟订20兵团形势教育提纲,揭露美帝国主义侵略历史与血腥本质。并要求各师、团宣传部门,密切注视战局发展,搞好形势教育,在经济建设同时,不忘战备。保证部队闻令即动,动如猛虎。

指战员如何看待美军入侵朝鲜?田波亲自下基层,将调研结果归纳为三种典型态度:一是我国急需医治战争创伤。新解放区,土改未完成,匪患待肃清,自己门前雪没完,哪能顾人瓦上霜?二是,到1949年,咱国民总产值仅为466亿元,不足美国的16%;钢产量16万吨,不足美国0.3%。美军装备一流,有核武器,咱无法与之抗衡。三是,唇亡齿寒。为和平,咱不能听任友邻遭受蹂躏,边民生活遭受袭扰。否则,咱算什么共产党,什么人民军队?

如何克服厌战、恐美情绪,成了当时政治思想工作、宣传工作的主要课题。田波领导的宣传部,遵照华北军区指示,不断用志愿军取得的辉煌战果,编辑成专题简报,证明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以此来消除恐美心理。将全国人民支持、声援抗美援朝事迹,编印成宣传材料,激励部队之爱国热情和民族正义感。

1951年2月,田波被任命为202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集结于天津附近,补充兵员,更新装备,整训部队,备战赴朝。

2月21日,在天津警备区小礼堂,田波参加了第20兵团第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会议由杨成武司令员主持。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陈锡联到会讲话。西南军区副司令陈赓,将朝鲜战场考察情况,向与会同志作了介绍。会议研究了大军准备入朝参战的具体事宜;听取了38军军长梁兴初等五位军长介绍入朝参战的经验与体会。

2月28日,田波向全师排以上干部传达上述会议精神。他强调指出:“从欧美到亚洲,美国及其盟军战线太长,基地过远,物资补给困难。它们进行的是不义之战,劳师远征,‘铁多气少’,中国人民正好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它。五位军长介绍的经验证明,只要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准备充分,灵活运用技战术,定能战胜美军。”

在战前这段宝贵时间里,田波对部队进行了仇枧、蔑视、鄙视英美帝国主义的“三视”教育,以增强部队敢打必胜的信心。还组织部队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述,树立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1951年6月,前线急需生力军,第20兵团接到入朝参战命令。田波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布置各团进行入朝动员。他采用先干部后战士、先党内后党外的形式,规模由小到大,形成核裂变式链式反应。一时间全师上下群情激奋,控诉会、声讨会,讨伐美帝滔天罪行;军务会、誓师会,抒发男儿凌云壮志。

6月9日,第20兵团成立入朝作战编制,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军长陈坊仁,政委李呈瑞,副军长宋玉林,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堤。下辖第202、203、204三师。第202师,师长陈应寿(后黎光、李克林)、政委李斌(后田波)。全军共4.6万人。

6月20日各师师长、政委奉命随军部前敌指挥专车先行出发。 6月23日,202师由副师长李克林与副政委田波率领,从杨村乘火车北进,26日到达辽宁长甸河口。

在部队补给休整过程中,师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为了实现急行军到朝鲜阳德地区集结的任务,田波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人地生疏、语言不通、负荷过重、山地多雨、任务紧急、情况万变,难以制空。他针对性地提出.充分发挥朝鲜联络员和会朝语同志的特长,加强与朝鲜群众的联系;发扬部队传统友爱精神,强帮弱、干部带战士、老兵帮新兵共同前进;各连营团要有宣传鼓动人员,师政治部文工队除了跟随部队移动宣传鼓动外,还要在大休息点和要道、交叉路口、隘口、渡口设“鼓动棚”;用美军烧、杀、抢、掠的罪证,激发胜美意志;遵守群众纪律,爱护朝鲜人民财产,救护朝鲜人民群众。

艰苦的徒步行军开始后,由于运输不畅,装备、干粮每人负重30多公斤,都靠背扛。不巧,此次行军,正值朝鲜几十年一遇的暴雨季。战士负重本来已达体力极限,雨水湿透更加沉重。加道路泥泞,体力逐渐衰减。随着时间一天天延长,没有热的饮食,冷湿困病交加,举步维艰。田波身先士卒,走在机关行军队伍前头,拖着在“百团大战”中负过伤、体内还残留弹片的身体,拄着木棍顽强地走着,沿途还不断痛斥着美军的兽行。战土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首长带伤跋涉,年轻战士还有什么可说?于是,一幅你扶我,我拉你,干部帮战士背枪、背粮,老战士帮新战士,战友情、兄弟爱的巨幅队伍画卷呈现在眼前。经过18天的艰苦行军,202师提前集结于阳德地区。田波在行军总结大会上说:18天艰苦卓绝的徒步负重行军,对每一个入朝参战的干部战士,都是一次意志与耐力的磨炼,大家经受住了这次考脸。实践证明,我们出国前的决心已付诸行动;我们的部队,是毛主席放心的队伍。于是,他在日记中如实记录道:负荷重,肩压痛,路难行,脚浮肿,阶级友爱显真情,相互帮着行。军情急,任务重,敌机炸,险情生,杀敌保国意志坚,都是钢铁汉。

为防止美军进行“第二次仁川登陆”,切断半岛蜂腰,困扼平壤以北,1951年7月中旬,202师作为军第二梯队,进至仙岩,法洞以北地区,担任上自开洞、下至水浪里、田云山一线防御任务,并随时准备支援人民军,协同67军,阻歼东海岸元山登陆之敌。

从1951年10月起,在防御作战中,田波严格贯彻志愿军政治部颁发的政治工作条例和指示,将战斗特点与本师具体情况相结合,在杀敌立功、反细菌战、反心理战和瓦解敌意志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

他没有把政治思想工作停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水平。而是从调查研究入手,结合部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展开工作。他及时建议师党委专门研究入朝后指战员的思想活动规律,战斗情绪,并就如何有效做好战时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专题讨论。他多次率政治部人员深入到前沿部队进行调查研究。田波根据部分人立功心切,急于向亲人报喜而产生“敢攻不愿守”、“向北向南一推即完”的急躁情绪和“速胜观念”,大讲我军战略转变的依据,对作战的艰苦性做出了准确的预判。针对部分人因对美军作战特点不熟悉,对其优势装备有顾虑而形成的“恐美观念”,响亮提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边打边学,打一仗,进一步”的口号。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全师范围的作战经验交流会;针对愿打不愿谈或只希望谈判两种极端想法,号召各团、营、连利用战斗间隙学习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研究其内涵,从而统一思想。

田波提出:要把革命的荣誉感、责任感教育相结合,将宣传英模事迹与学习、争当劳模活动结合起来,把群众要求立功的热情引导到打好仗做好工作等方面。掀起争当英模、学习英模的高潮。

其中,在开展“打活靶”的活动中,605团2连青年团员沈阿大,在鱼隐山阵地西面的890•2高地第一次打活靶就击毙、击伤敌人各一名。连党支部适时宣传其成绩,不但鼓舞了沈阿大个人,也促进了全连打“活靶"工作的开展。在14天的活动中,沈阿大共击毙敌16名,击伤7名;沈阿大所在的排击毙敌人29名。在开展打“飞贼”的活动中,604团高机连8班副班长梁振龙,在鱼隐山担任掩护任务,一次与18架敌机展开激烈战斗,一举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师党委立即发通令嘉奖,号召全师学习梁振龙英雄事迹。该连在13个月的防御战斗中,击落敌机32架,击伤22架,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并涌现功臣48名。梁振龙被授于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一次。

抗美援朝期间,田波指示所辖各单位,不仅要大力宣传英雄事迹,而且把英雄故事,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编排成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小节目,亲自率领文工队到前沿阵地,进行宣传和慰问演出。用英雄的事迹与形象,激发指战员的战斗、工作热情,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田波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自信心、战斗力。志愿军女英雄解秀梅,坦克英雄胡连等,均出自这支部队。激励了几代人的优秀影片《英雄儿女》,就是这个部队真实故事。

田波认为,朝鲜战场条件异常艰苦,团结尤为重要。于是,他无论在军机关或在师里,都十分注重团结。他根据朝鲜战场实际,及时向本师政治工作者提出:一是搞好与朝鲜人民军的团结,不要以老大自居;“中朝两国同志亲如兄弟,要团结一起,生死相依”。二是要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指示,“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指战员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一针一线,如同国内一样,夯实胜利的政治基础”。

在瓦解敌军方面,田波首先注意培养熟悉敌情、懂外语、熟悉国际斗争的人才。606团政委张子峰,学习外语进步快,在较短时间内可用朝语对话,被树为全师典型。另外,还号召干部、战士熟练掌握志愿军政治部下发的常用外语,充分利用一切可能机会,开展火线广播,宣传我军俘虏政策,揭露敌人编造的谣言,宣传我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诚意,开展瓦解敌军活动。

田波在布置瓦解敌军的任务时,也同时提出反瓦解之弦不能松。他提醒,美军军一级均设有传单连,下设宣传排、出版排、播音排,每周能印传单350万份。其常用手段为:心理恐吓、造遥污蔑、感情引诱、假传“宽俘”。要求各级必须加以防范。1952年中秋节,敌人在我阵地撒下大量印刷品,并在喇叭中播放“月儿弯夸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等思乡歌曲。田波要求部队大唱志愿军战歌,揭露美军滔天罪行,揭露南朝鲜军残害同胞的罪行。要求我方对敌军散发的传单,做到六不要。(不拾、不看、不用、不谈、不听、不上当) 加强了战士心理防御能力,粉碎了敌军心理战阴谋。

四、荣归故里 军地连心

1952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了由170名英雄模范人物和有关部队人员组成的第二次归国代表团,李雪三为团长。田波,被推选为代表团华北分团团长。

离朝回国前,彭德怀司令员在志愿军总部接见了分团长以上领导,嘱托田波等同志:这次回去要向祖国人民报告抗美援朝的斗争情况,慰问回国治疗的伤病员,把祖国人民增产节约,竭力支持抗美援朝的情况带回来。临行前,同志们列队向彭总告别,彭总亲自送到洞口,亲切地嘱咐大家要注意防空,注意安全。

(左一彭德怀,左二李雪三,左三田波。)

1952年1月18日,由丹东开出的专列,载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团到达北京,受到抗美援朝总会负责人和解放军总政治部领导、北京市领导的热烈欢迎。首都各界群众在车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1月23日,朱德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两代表团全体代表。两团在首都成功举行报告会后,遂化整为零,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6个分团,分赴全国各地。田波率领华北分团,辗转于天津、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六省区,继续进行巡回报告会。

1952年2月至4月下旬,田波和朝鲜的沈国镇团长,率领中朝两个华北分团,参观访问了4省1市多处城乡、工厂、矿山,把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辉煌战果和动人事迹向听众进行了汇报,鼓舞国内同胞的建设热情。

其中,2月21日,代表团来到河北省高阳县于堤村。这里是志愿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一等功臣解秀梅的家乡。附近21个村庄的父老乡亲,闻讯赶来。河北省和保定市的领导与当地群众6000多人,为志愿军举行了的庆功会。田波以所在部队领导和代表团团长的双重身份,以朴实的语言,饱满的热情,绘声绘色介绍了解秀梅在朝鲜前线,遭到9架敌机轰炸扫射时,奋不顾身,英勇抢救伤员的动人事迹。他告诉乡亲,“解秀梅是志愿军中的花木兰,是姑娘们的榜样,是河北人,保定人的骄傲!”。田波的报告会,轰动一时,影响深远。优秀影片《英雄儿女》中的王芳,就是以解秀梅为原型塑造的。《人民日报》、《河北日报》也随之对其进行了报道。

在河北省邯郸市活动时,代表团还下到峰峰煤矿井下作业面,慰问工友,了解生产情况,并与工人们一道运煤;在天津正在举办的“三反”“五反”运动展览上,和人民群众一起揭发不法资本家用未消毒的旧棉絮生产急救包,用发霉变质的蛋粉制作食品坑害志愿军战士的罪行。

4月初,田波和志愿军英模、沈国镇团长和朝鲜海军英雄李五俊等,在山西太原成功举行报告会,其转赴大同途中,路过田波的家乡,忻县豆罗镇。这天,火车还没进豆罗站,5000多名乡亲们已挤满站台内外;“热烈欢迎最可爱的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田波、沈国镇与代表团,被簇拥到豆罗镇广场。县长李志恒主持的报告会上,田波报告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沉重打击美国侵略军的斗争情况。当他讲到敌人用细菌弹残害中朝人民的罪行时,全场军民,情绪激愤,怒呼“打倒美帝国主义!”;当他宣读彭德怀司令员亲笔写给人民的感谢信时,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接着,县委书记王子成,介绍了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增产节约,筹措物资,支援前线的情况。大会自始至终洋溢着鱼水深情。

在大同市活动期间,田波在百团大战中留下的伤病再一次复发,伤口化脓,连续发烧,他草草处治并未休养,坚持和代表们一起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参加归国代表团4个多月的活动中,田波亲眼目睹了祖国各地人民响应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深入开展增产节约、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的动人情景;到处听到威武雄壮、催人奋进的“雄赳赳、气昂....打败美国野心狼”的嘹亮歌声。田波深刻体会到: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祖国建设的成就,全力以赴的支援,鼓舞着人民军队。田波亲身感受了两个战场之间相互激励带来的盛况。

(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

4月底,田波与回京的代表团一起,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看了首都人民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盛大游行。5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了两代表团分团长以上干部,并和全体人员合影留念。田波荣幸地坐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身边,留下最珍贵的历史回忆。

五、艰苦卓绝 终获胜利

5月25日,代表团满载着祖国人民的热情关怀和支援朝鲜前线的深情厚意,返回朝鲜前线。田波立即率归国人员向全师各部队广泛地进行了宣传汇报,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热情。10月25日,田波参加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二周年庆祝宴会,受到了朝鲜领袖金日成的亲切接见,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53年5月13日,为狠狠打击敌人,促进停战谈判,志愿军总部,发动了夏季反击战役。

战役第一阶段,田波亲自率领工作组到606团参加反击北汉江东岸十字架山的战斗。经过激烈战斗,消灭南朝鲜军1个连支撑点。第一阶段作战,持续到5月26日结束,共歼敌4个连又22个排,共4100多人。

529·3高地北接十字架山,东临北汉江,南控轿岩山,由南朝鲜军3师1个加强营兵力把守,妄图以此为依托,向我阵地进行反扑。

战役第二阶段, 68军以202师之604和606两团,攻敌主阵地轿岩山的天然屏障—529•3高地。田波再率师机关工作组,到激烈战斗的第一线,和604团姚希同团长,在临时防炮火小坑道,召开动员会。他分析了此役的有利条件,激发战士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临战前,田波代表师领导机关,给突击第5连这支英雄连队授红旗。并协助2营干部进行战前模拟训练。从侦察地形,研究方案,选定突破口,到研究打法,一丝不苟。同时,充分发扬军事民主,调动了指战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了从营长、教导员,到主攻连干部骨干,都熟悉地形,明确展开地区、运动路线、反击目标、作战方法和协同要求。

6月25日夜,604团82门怒吼的火炮,支援2营向529•3高地发起了猛烈地攻击。激战近三小时,全歼南韩守敌一个营。毙敌营长及部下650余名。占领敌阵地。

敌人为夺回529•3高地,从6月26日1时开始,先后投入第3师两个团和第22师4个营兵力,在炮兵和空军配合下多次疯狂反扑。仅26日一天,敌人在面积约两平方公里的阵上,就倾泻炮弹2万余发,飞机投弹238枚,阵地工事全被炸毁,树木烧光,土石被几次炸翻了个。我604团部队以及增援的606团1营怀着“攻必克,守必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顽强守卫阵地。至29日18时,共打退敌人4个营组织的61次反扑,共歼敌3600余人。牢牢地控住了高地,为第三阶段,我集团军攻克轿岩山,歼灭金城以北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田波从自己的实战经历中深深感到,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一紧紧围绕上级命令,在“思想动员,研究方案,组织准备,物资准备”等各个环节,体现党支部坚强有力的领导;二通过各种时机、渠道、方式,针对部队思想情况,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坚定胜利信心,树立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三使共产党员时时处处成为英勇作战,执行命令,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模范。以党员自己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群众。604团4连在反击和坚守529•3高地战斗中,共产党员,九班长胡文江,用手榴弹连续炸破几个敌地堡,为突击队打开了通路,第一个冲上主峰。在全连战到仅剩两人的情况下,他和负伤的连卫生员刘绍银一起,利用战斗间隙拣回敌人武器弹药,坚守在敌碉堡内,机智顽强打退敌20多次反扑,歼灭南朝鲜军70余人,胜利完成坚守任务。战后,记特等功、并授二级英雄称号。

几年下来,这支钢铁部队,成为令美军、联合国军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1955年3月,这支部队,奉命回国。

就这样,田波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紧紧围绕中央军委、毛主席制定的作战方针,遵循志愿军政治部下发的政治工作指示,洞察形势变化,以前瞻性,创造性完成了入朝前的政治动员,入朝后的战时政治思想工作。他善于团结我军、友军、人民,为保证战斗胜利呕心沥血。他不怕牺牲,身体力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不愧为抗美授朝战争中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1955年,田波被授予大校军衔。之后,他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研读,1962年毕业。1971年起,任68军政委。他是中国共产党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六、和平时期 无私奉献

田波事业心强,一心扑在工作上,除了吃饭睡觉,总是在工作。夫人做好了饭,孩子们饥肠辘辘,左等右等盼不回父亲,不得不去办公室请他,这是常态。深夜的营房里,除了战备值班室,田波办公室总亮着灯光。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横行,形势艰难。他忍辱负重,顶住压力,为恢复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鞠躬尽瘁。徐海地区曾是文革的重灾区,停工停产,武斗升级,交通瘫痪。为了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由毛主席批准,周总理亲自负责,700余人参加的“徐海班”1968年在北京成立。田波参加了“徐海班”,与军领导张铚秀等一起,昼夜操劳,前后长达 383天,顺利完成了思想工作与形势教育等项任务,促进了徐海局势迅速向稳向好发展。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肯定、接见。

1982年以后,田波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常委。成为我军资历深,贡献大的无衔将军。他为恢复军队纪检工作,新形势下健全纪检工作法规、条例,平反冤、假、错案,惩治腐败,加强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善于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发现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中带倾向性的问题,提出纠正办法。他对违规违章的人和事,敢于严守原则,依据政策,提出处理意见。同时,他又与人为善,耐心细致地做好犯错误同志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认识错误,振奋精神,为党和人民继续工作。不少犯错的同志,都为他的深情所感动。

他虽然身体伤残,右臂不能上举,仍事必躬亲。和平年代,坚持大众化生活标准;穿补丁的衣服,针线包随身携带,住招待所常主动缝补破损的窗帘。

(看望老战友、老部下解秀梅)

田波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关心他人,对周围同志经常问寒问暖,深得大家的爱戴。他深入部队,对部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不轻易放过,总是以强烈的责任感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1988年,田波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始终不忘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一如既往地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关心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在担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多次就群众关心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问题向大会提交提案,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七、慈善长着 平静生活

田波1994年10月离休后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心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多次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的教育事业捐款,主动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表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同志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他在日记中记到:“再次为希望工程捐款---这次《家+1》助学行动,我们捐款300元。资助一个农村失学儿童,使其完成小学学业,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具体的扶贫工作。”

家庭生活中的田波,是一位经过铁血洗礼富有柔情的男儿。他与夫人志同道合,在战火中成家。夫人孙晓梅,生于1925年5月,河北雄县人,15岁离家参加革命,同年8月入党,曾任北京房山和良乡县妇联会主任。他与夫人育有六子二女。

作为慈父,他希望孩子们继续实现自己的报国情怀。于是,他分别给儿子取名:效军,效民,效东,效阳,效宁,效江;给女儿取名:效朝,超英。

(徐州时期的全家福)

田波夫妇,这既慈又严的父母,要求子女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子女们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比太行山高,比黄河水长。

三子效东,生在五零年正月,因早产发育不足,从小体弱多病。常咳嗽流鼻血,稍大愈烈。当时缺医少药,田波夫妇多次抽自己的血给孩子注射。没有营养品,就用小米糊糊替代,逐渐将三儿的身体将养起来。在六十八军留守河北宣化期间,田波一家曾住在一个四处漏风的破庙里。一日半夜,有人搞破坏,将三十多斤重的铁簸箕从窗户扔进来。田波夫妇凭多年练就的警觉,迅速把孩子搂在怀里。眨眼间,铁簸萁砸在孩子原来睡的位置,避免了一难。

1962年,田波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暑假期间,三子效东随母亲从天津来探亲。一见面,田波却先把孩子带到了图书馆,挑选了两本书,作为精读作业,还要求写读书笔记。一本是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另一为《红岩》。这两本大部头小说,几十万字,让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读,确实吃力。效东只能动用所有的知识积累,绞尽脑汁慢慢来啃。从此,既树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使自己受益匪浅。

田波同时非常注意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他通过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使他们熟悉民情,消除娇骄二气。他曾要效东每天爬百望山,随学员队到天津独流镇看部队架设浮桥等军事演习与训练。不论在石家庄,太原,还是天津,他要前面三个大点的儿子从小结伴上学,不许坐公车,不许麻烦公务员照顾。1964年徐州暴雨,还让尚幼的三个儿子,随部队背沙袋,堵决口,参加黄河抗洪。暑假则去微山湖,参加部队农场收麦子。

田波亦非常注意孩子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持家习惯的培养。一九六零年前后,群众生活极端困难。当时部队供给的粮食少,质量差,副食缺。曾把地瓜蔓子,晒干磨面作为副食来供应。田波八个孩子,老家还常来亲戚,十多口人吃饭,实在难为无米之炊。时间长了营养缺乏,腿脚浮肿,疾病增多;田波和夫人考虑国家正经历自然灾害,有困难,自己作为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再艰苦,也不能向组织伸手。春天,他们就带着孩子们去采一些柳树叶、杨树叶、桑树叶,用水泡过,拌些玉米面儿,弥补口粮的不足。“饥寒养得大肚汉”,难以想象,那时一个高干家里,竟然一年要吃一千多斤白萝卜、胡萝卜、地瓜。就这样,举家同甘共苦,终于战胜了困难。

衣服则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的穿完小的穿;家里还用废木板钉了一个小木盒。作为“理发箱”,一把推子,一把剪刀,一块围布,放入其中。起先,母亲给孩子理;长大了,哥们互相理。相互看看那狗啃式,瓶儿盖,灯泡式一次次出现,令人忍俊不止又难以忘怀。兄弟们因从来不进理发馆,故养成了一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田波非常节俭,不抽烟不喝酒。据田波最小的孩子超英回忆,他们小时候,父母从未带他们去过饭馆。说来别人恐都不信!有一次吃饭时,小伙伴来找她玩,超英匆匆忙忙吃完饭,推开饭碗跑出去了。不料,父亲竟令哥哥将她追回,将碗里剩下的几粒米吃净,方许离开。田波从不打骂孩子,而是以这样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他们。

家里常召开家庭会。讲家风,讲传统;要求不搞特殊化,向工农子弟看齐。后来,每年组织一次《家庭十件大事》评选,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1995年底的家庭会,长子效军,在南京市考评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在武警总部工作的次子效民,克服高山反应,在西藏高原出色完成任务,研制新型装甲防爆车,评为科技一等奖,荣立三等功;五子效阳担任军械学院教研室党支部书记,连续三年考评优秀,被评为优秀教师并获奖;二女婿,北京医院病理科主任刘冬戈,被评为该医院“十大杰出青年”;在中学的孙女田媛,去西峰山军营参加军训,晒黑了皮肤,磨练了意志,学习了军事技术,均被隆重表彰。此外,还组织全家19人,参与《解放军报》《经济日报》有奖政治、经济和时政知识问答,促使大家关心时事政治,增强学习家风。还促进第三代孩子,进行作文交流,思想交流,生活知识交流等。就这样,他潜移默化,教育子孙两袖清风,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学习先进,取长补短;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弘扬正气,立业建功。在田波影响下,全家三十几口人中,有十八人参加解放军,二十多人加入共产党。兢兢业业,工作勤奋。

(1988年与回乡忻州籍老干部于老干局合影)

田波夫妇,率先垂范,对老人非常仁孝,对亲友乐于相助,从点滴做起。当满福公,来探亲时,作为儿媳的孙晓梅,对老人无微不至,宛若亲生女儿。有一年,68军后勤部政委高志军下基层,其妻艳杰不巧感冒高烧。孙晓梅知道后,连续三天,精心做好馄饨,面条儿等可口饮食,用小锅盛着,步行几里路,端到她住的楼上,使之非常感动。还有一次,长子效军的战友夫妇从山东回甘肃酒泉,转车路过徐州。田波夫妇细心地在军部招待所,给安排了食宿,过去看望时,发现因路途颠簸,他们正在哺乳的婴儿奶水不够。孙晓梅立即去开明菜市买了小鲫鱼,炖了汤,再返招待所,送到了这对晚辈的手中。

田波夫妇,平时非常忙,很少有唱歌的雅兴。但有两次,给孩子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1964年的一个夏夜,酷暑难耐。田波看看苦读的孩子们,个个热累交加,于是拿着蒲扇,卷起凉席,将孩子们领到办公楼顶的天台上,席地而坐,操着浓浓的山西口音 一句一句的教唱《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星光下,夜空里,嘹亮、铿锵有力的歌声久久回荡。

1996年,北京万寿路招待所那次,则成了田波家最后一次大团圆。田波夫妇各拿一只话筒,带着子孙们唱起了影片《红湖水浪打浪》,和《英雄儿女》插曲。使子孙们重温了田波英雄和传奇的一生,也对这两首歌,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感悟。

对1992年底,查出的肺癌,田波则坦然以对。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锻炼和治疗,与病魔作着抗争。1997年,终因病情恶化,于4月24日,在北京不幸病逝。所憾,仅仅享寿78岁。

至此,田波的忠魂,归于自己魂牵梦绕的忻州大地,融入了他一生挚爱的祖国壮美山川。

【特别鸣谢】

衷心感谢田波公的八位子女,和亲属杜文清,无私提供史料和照片,并多次细心校阅书稿。使我们能跨越京忻的山水阻隔,携手完成这一作品。谢谢!

[责任编辑:李美春]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