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竺佳怡 潘玲) 6月28日,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60周年精品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开展。这是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首次联合展出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精品,共有52件珍品60年后首度合体展出。展品中宋拓本《麓山寺碑》、南宋拓本《澄清堂帖》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徐行可(1890-1959)名恕,字行可,号彊誃。湖北武昌人。藏书家。自1959年逝世至1961年,湖北省图书馆接受先生子女捐赠及他馆转入的徐氏藏书,“箱数逾千,册近十万”,其中多明清善本、抄本、稿本、批校本。徐氏藏品中的元明清人楹联、金石拓片、铜镜、刀币、瓦当、封泥、印章、拓本碑帖等文物,捐赠湖北省博物馆,其捐赠之精,数量之多,世所罕见,仅一级品达54件,其中宋拓2件。徐氏捐赠中,清人文集和清代学者研究文字、音韵、训诂、金石、目录,以及考订经史百家的著作,较为系统、完整,是其最大的藏书特点,其中稿本、精校本、精抄本尤多。徐氏三代人百年接力“不以货财遗子孙”,而是将孤传典籍“化作千百万身,惠及天下学人”,演绎了这个书香门第的百年佳话。
笔者在展厅看到,本次展览通过展板、展柜、数字化演示等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数字化演示展现了徐行可与杨树达、张元济、马一浮、熊会贞、蔡尚思、余嘉锡等30余名学者以书会友的佳话,揭秘了民国时期湖北收藏家的朋友圈。
明刻本《黄鹤楼集》也出现在这次展品中。武汉黄鹤楼重建前夕,设计者正为追溯黄鹤文脉而绞尽脑汁——历代有哪些文人来过这里?留下过多少佳句?复原名楼,可有权威考证?徐行可第五子、时任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的徐孝宓,在徐氏藏书中寻到了唯一一本明刻《黄鹤楼集》。这是历史上首部专门辑录黄鹤楼诗文的古籍,书中诗文上自南朝,下至明代万历年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当时认为这是一份孤本,为黄鹤楼重建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佐证。1985年,黄鹤楼成功重建,它遍身锦绣诗文,广迎天下来客。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徐行可先生的捐赠是省博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赠,“在省博的新馆里,专门设立了徐行可馆,以张扬徐先生把个人私藏变为社会公器的贡献,他的行为是对历史文化最大的尊重和保护。”
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伟成说,湖北作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卷帙浩繁的古籍,这些古籍是荆楚文化的宝贵遗产,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徐行可先生捐赠古籍文物60周年。希望本次展览进一步启示社会公众更多关注图博事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展览从6月28日持续至6月30日,公众可免费预约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