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处陕西之北,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陕甘宁蒙晋接壤之地,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与宁夏、甘肃接壤,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
人道古城风景好,不在江南在塞边。说的就是榆林市。“十里长街,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这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榆林古城,漫步在百年古城青石铺就的街道上看着路两旁的商铺和人家,才感受到榆林古城的与众不同。
榆林有“小北京”之称,之所以有“小北京”之称是因为榆林古城也散落着四合院。
就和北京的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有“小北京”之称。走进“老榆林”四合院,屋檐的楼兰画着彩绘,墙上浮雕棱角分明,仿佛穿越了时间,看到这间四合院在漫长的岁月里留下那历史的沉淀。
“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这里说的是古城的“六楼”这六楼分别是傍晚击鼓报时、凯歌楼凯歌、钟楼、文昌阁、万佛楼和星明楼。其钟楼是一座仿西洋式建筑,造型独特别致,颇有趣味。
前面说过榆林位于陕西以北,说到陕北那就不得不提到“陕北民歌”了,为了能更近一步的了解陕北民歌,那就一定要去陕北民歌博物馆。陕北民歌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座以陕北民间音乐为主体、集民歌研究创作、培训交流、演艺推广、产品研发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分传统陕北民歌展区、革命历史陕北民歌展区、新时期陕北民歌展区等六大部分。
进去馆内,随着讲解员的细心介绍,我了解到了陕北民歌是世界三大民歌之一,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传统民歌都是陕北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口口相传,并没有文字记录或形成体系。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家喻户晓的歌词就是出自我们陕北民歌《东方红》,那你肯定不知道《东方红》的曲调取材于民歌《芝麻油》在1938年由我国著名音乐家安波填上新词名曰《骑白马》,之后一直在陕北传唱。1943年,农民歌手根据曲调编成了《移民歌》。后经多位作曲家和作词家的改编,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版本。这样有历史沉淀感的背景故事,我只有来了陕北民歌的‘家’陕北民歌博物馆才能知道。
来到陕北民歌的‘家’你不仅可以看到穹幕影院内,呈现在眼前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壮丽辽阔,耳边响起的是黄土高原上轻风细雨中万民虔诚祈祷的《祈雨调》,还可以听!每个站台前面都有挂式耳机可以通过墙上的屏幕去聆听你让人震撼的陕北民歌。一路走过,看着陕北民歌的发展历程,那高亢嘹亮的歌声,回味悠长……
重镇秋声霁色开,巡行不是为登台。
千山远向云霄列,一水还从沙漠来。
戍阁崔嵬天阙近,塞垣缭饶地维回。
凭高极目狼烟靖,恍是逍遥莨苑隈。
——兵部右侍郎刘敏宽《镇北台》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然来到了榆林古城,那就一定要去那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四公里处,依山踞险,居高临下,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隘,是古时候重要关隘和军事瞭望台,为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达,气势最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登顶远眺、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和榆林古城等塞上风光尽收眼底。
游完镇北台,驱车前行5公里左右,我们赶到红石峡。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渝溪河谷,因山皆为红石而得名,又因两峡高耸,山势雄伟,也称“雄石峡”。旧事文人墨客与戍边将士来榆林,必聚此地诗咏唱和,挥毫明志。东西石壁先存题刻185块,其中草书,真书,隶书,篆书俱全更有罕见的蒙文石刻,是珍贵的大漠书法宝库!红石峡不像其他景区那样秀丽,当你漫步在红石峡内看到旧事文人墨客题刻的作品,心中由内而外一股豪情涌出。(作者:郭月宁、郭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