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在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说起“汤书记”,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汤书记名叫汤真仁,2017年2月,汤真仁担任沙沟乡树尔湾村第一书记,开始了第一书记的担当与责任。
之所以能得到党员群众的高度认可,是因为自他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让党委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不懈追求,竭尽全力帮助贫病幼弱,让他们度过难关,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要脱真贫,还需从“抓党建促脱贫”抓起
树尔湾村是2015年精准识别确定的一般贫困村,全村有12个社808户3310人。驻村后,他发现村“两委”干部对村级发展没有长远规划,工作上没有拧成一股绳;部分党员思想观念守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对脱贫致富没有太多思考。
面对一系列老大难问题,汤真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第一书记,他想改变这种局面。
“来了就要住下来,驻村不仅是人住,还要心住,要把心真正放在村里,为村级发展多谋划。”这是汤真仁经常说的话,也是他当第一书记坚持的原则。
从进村入驻的第一天开始,汤真仁一方面早出晚归,深入农户,积极主动与党员群众交流思想,做到知民情、解民意。同时,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健全村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以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狠抓党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激发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汤书记就是我们的‘主心骨’,这两年我们村发生了大变样,村干部齐心合力,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老党员马进山说。
于细微处,见第一书记“最美扶贫情怀”本色
“共产党员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第一书记,我要用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这是汤真仁牢记在心的一句话,也是他扶贫工作的“座右铭”。
驻村期间,汤真仁经常入户走访,了解每家每户实际情况,时间久了,他自然就成了村里的“活电脑”,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年收入多少,谁家子女上了大学,谁家老人生了病,村中的大情小事他都了如指掌,记挂在心,只要村民们有求于他,他都尽力帮助,一桩桩琐碎的小事,都流露出他对这个村庄的深情厚爱。
80多岁的孤寡老人陈吉民行动不便,老伴去世多年,汤真仁知道后,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一有时间就去看望,顺便带去鸡蛋、大米、清油等生活用品,在老人生病感冒时主动送药,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着老人。
60多岁的回族残疾人马秀梅身患类风湿,长期瘫痪在床,失去劳动能力,被识别为精准扶贫低保兜底户,汤真仁隔三岔五就到家里去帮忙打扫卫生,干一些家务活,陪着马秀梅外出散步……
慢慢地,汤真仁变成了24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及孤寡老人家里的常客,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在细微处体现担当,小事中尽显为民情怀。
对于汤真仁所做的一切,村里的党员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村里的每一个困难家庭、贫困学生、孤寡老人他都装在心里,只要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党支部书记马良这样说。
强村富民,从践行第一书记职责做起
为进一步做好树尔湾村精准扶贫工作,汤真仁坚持把“强村富民”作为驻村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下大力气,下足功夫。
两年多来,汤真仁主动与派出单位平安区地税局机关党委及相关单位沟通协调,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与青海海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系沟通,为树尔湾村贫困户争取到价值5.65万元的慰问物资;与本村劳务经济带头人联系,筹措3万元资金为12户吃水难家庭铺设自来水管,彻底解决了饮水难问题;多方筹集资金125万元为村民修建3座便民桥,方便村民出行;主动与区水利局沟通,修整村内36公里的老化水渠,解决农田浇水难问题……
像这样的好事实事还有很多很多。汤真仁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过程中,他将“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村里闲余劳动力进行种植养殖、驾驶员、串珠、烹饪等技能培训,扩宽就业渠道,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汤真仁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努力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党员群众的认可和好评,连续两年被沙沟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018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为基层一线的第一书记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