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多年,他不仅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构架,还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急慢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塞的超急性期溶栓治疗、脑出血、头晕等方面更是有着独到见解。手植杏树,十年成林,慢慢地,他高超的医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钦佩,更多的人慕名而来,每天专程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他,就2022年娄星区人民医院公开引进的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邱喜林。
把职业当作事业干,践行“医者仁心”
邱喜林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总是梦想自己救死扶伤,为自己和他人祛除病魔、减少痛苦。“医生对于我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神经内科既神秘又深奥,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一切感官、言行举止都有赖于大脑功能。而神经内科的治疗对象就是大脑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肌肉,所以我遵从内心的执着与热爱选择了神经内科。”
从一名青涩的医学生成长为技艺专业娴熟的神经内科医生,邱喜林从未忘记从医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也换来了患者的真情以待。
病人无小事,做一个优秀的“领跑人”
“对于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溶栓、取栓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
11月7日,4:58分,邱喜林接到住院医师急会诊电话,心血管内科病人李大妈发生醒后卒中,发现左侧肢体偏瘫伴言语不能。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时间以秒计算。邱喜林电话中一边指挥医师完善快速血糖、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检查、头颅CT+CTA,一边小跑来到科室。询问病情查体后,邱喜林发现患者左侧肢体痛刺激完全无反应,言语不清,便立刻协同家属开通绿色通道,急查头颅CT后显示:未见出血及占位性病变。根据多年的从医经验,邱喜林考虑患者为急性脑梗死,需要立刻静脉溶栓,但是患发病时间不明,叫醒后卒中,静脉溶栓后患者恐有出血风险,但放弃溶栓对患者及家属生活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两难之间,邱喜林还是选择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完善检查做好静脉溶栓准备工作,为患者争取溶栓时间。
结合患者病史和病情,邱喜林最终选择“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案。静脉溶栓1小时后,李大妈的病情得到极大缓解,不仅对答流利、双眼活动自如,还能下地活动,看到这个结果邱喜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出院时,李大妈的儿子握着邱喜林的手感动地说:“我妈妈是被担架抬着去做CT的,现在能走着出院,多亏了你们。”
像这样的生死赛跑几乎每天都在神经内科上演。工作起来邱喜林是科室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邱喜林有个习惯,一有空闲他就会在电脑上记录自己的工作心得、读书感悟和经手的疑难病例分析,不停反思与回顾。
有一患者,71岁男性,渐起双上肢无力2年余,查体:双侧肩胛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有萎缩,近端肌力3级,双手抬举困难,远端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5级,无法梳头、洗脸、穿衣、脱衣,起床翻身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一直按照颈椎病诊治,未明确诊治且症状进行性加重,经该院神经内科团队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并完善肌电图最终诊断为极其罕见的连枷臂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亚型),此病发病率为9-15/1000万。病人家属感叹道,“我走了2年的弯路,差点就当颈椎病做了手术,还是有幸让我遇见了您,才让我明确了疾病诊断,要不我还不知道求医之路何时才是尽头”。
邱喜林一直坚持做一个优秀的“领跑人”,“医学之路道阻且长,我想要做真正的跋涉者。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医疗事业,身体力行地践行医者的责任与使命。”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科室的医疗工作在本专业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医生是一个辛苦而快乐的职业,我们24小时待命,病情就是命令,半夜打车跑回医院抢救患者是家常便饭,然而当看着一位位患者在我们的努力下转危为安,我们感到非常快乐。” 邱喜林说。
即将独立成科的娄星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攻急慢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塞的超急性期溶栓治疗、脑出血、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焦虑、帕金森病、癫痫、神经免疫(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脱髓鞘脑病、周围神经病等)、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炎,隐球菌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等),具有独立解决神经内科疑难重症疾病的能力,对疑难罕见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开展了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术及颈外动脉、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腰大池引流术,血浆置换术、神经免疫病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及丙球冲击疗法等等,重视中风偏瘫患者的超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言语障碍训练、吞咽障碍训练、偏瘫肢体功能锻炼及关节松动、便秘推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