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青少年打游戏 不能等到成瘾再干预

2019-08-02 11:15:49    来源:科技日报    访问:    

“未成年人的行为养成,与大人的观念和行为有直接关系,网瘾的形成同样如此。在谈及儿童对手游迷恋时,不必过于纠结于网瘾或者沉迷这个概念。首先还是得立规矩,从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引导习惯开始。”

“现在,青少年游戏成瘾问题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我国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出,造成我国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原因主要是电子游戏可及性比较高,即很容易接触到;另外,一些青少年花在课外活动、体育活动、人际交往方面的时间在不断减少;家长、老师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不够完善,也会让孩子想在游戏中寻求自我。

眼下正值中小学暑假期间,正是不少孩子“解放天性”——可以随心所欲玩游戏的时候。客观地讲,自网络游戏诞生之日起,有关沉溺游戏的危害、如何防止玩游戏成瘾等话题和争议就没有停过。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手机游戏的兴起,人们对青少年网瘾越来越关注。

其实,这些年,从监管部门到游戏平台再到教育层面,并非没有采取行动。但是,在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的年代,防范游戏沉迷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的社会心态也在发生微妙变化。比较突出的一点便是,不少家长对于孩子沉迷于手游表示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一则,无论是游戏平台推出的防沉迷机制,还是家长的干预,都往往无济于事、防不胜防;二则,“手机保姆”现象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即手机和游戏成了一部分家长安抚和陪伴孩子的利器。在这种语境下讨论青少年游戏成瘾的话题,注定显得更复杂。而在思考对策上,也必须要更接地气。

未成年人的行为养成,与大人的观念和行为有直接关系,网瘾的形成同样如此。事实上,当我们在谈论儿童对手游的迷恋时,其实不必过于纠结于网瘾或者沉迷这个概念。首先还是得立规矩,从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引导习惯开始。比如,学校层面,小学生到底能不能带手机到学校,一定要有更明确的态度。去年,法国以立法的方式规定15岁以下的小学生在学校期间不能使用手机。当前,中国不少学校也有这样的规定,但是,到底该如何执行、家庭和学校又如何统一认识,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沟通解决。

另外就是游戏平台的社会责任问题。近年来,一些游戏平台迫于监管和社会压力,在防沉迷机制建设上有一定的跟进。整体看来,游戏行业在社会当中仍存在着两种极端化的认知,一种是将之视为洪水猛兽,一种是将其看作一个“朝阳产业”,片面强调其背后的经济价值。特别是近年来游戏竞技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弱化了对游戏行业社会责任的反思。这样一种社会认知,必然会削弱游戏开发商的社会责任履行意识。

某种程度上而言,游戏行业快速发展并在短时间内吸引庞大的玩家群体,大大影响了社会对其的理性认知和合理接受的空间。包括成人和未成年人,都有被裹挟的一面。而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又进一步助长了其在现实中的“合理性”。预防游戏沉迷,遏制网瘾,必须考虑到这种大的社会背景,否则效果注定难以高估。

今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把游戏障碍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这确实是对游戏成瘾的一种警示,但预防成瘾,还是要从日常的习惯引导和观念的变更开始,不能等到成瘾了再来干预。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