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津川,1895年出生于安徽寿县。 14岁起先后到南京、上海做工。 1924年秋,孙津川在上海与中共党员彭干臣相识,并在其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1925年8月,经彭干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沪宁铁路工人协进会委员。不久,中共吴淞机器厂特别支部成立,孙津川被选为特支书记。大革命时期,孙津川多次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作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不顾个人安危,秘密整顿和恢复各地铁路工会和党组织,并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928年7月,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同年10月,于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南京雨花台下,长眠着一位皖籍工人运动领袖——孙津川。他是中共“五大”代表、“六大”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工人运动的先驱,武装起义的中坚,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
1895年,孙津川出生于安徽寿县一个贫苦工人家庭。 6岁随父在汉口读书,在校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同学赞扬。少年时代,孙津川目睹贫富悬殊,穷人遭受欺凌的社会现实,经常思索着世道不公平的原因。 14岁时,因生计无着,中断学业,孙津川到南京洋炮局(南京金陵兵工厂)当童工,后来又到上海兴发机器厂、上海永安纱厂、上海吴淞机器厂做工。
艰苦生活的磨练,造就了孙津川刚强、正直和敢于斗争的品格。他和工人一起为争取工伤医疗费、童工生活待遇等问题与资本家展开斗争。1924年秋,孙津川在上海与中共党员彭干臣相识。 “五卅”运动后,他和彭干臣、王凯等人积极为建立沪宁、沪杭甬两路工会出谋划策,印发传单,宣传革命思想。 1925年8月,经彭干臣介绍,孙津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沪宁铁路工人协进会(即工会)委员,并根据党的指示,领导工人开展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不久,中共吴淞机器厂特支成立,被选为特支书记。
1926年10月,为配合北伐军进攻上海,孙津川按照党的要求,带领吴淞机器厂工人武装切断沪宁铁路,破坏北洋军阀后勤军需补给线,为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创造条件。 1927年3月,孙津川领导吴淞机器厂工人举行大罢工,揭开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序幕。 3月28日,孙津川被选为沪宁、沪杭甬两路总工会委员长。
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大肆屠杀。孙津川奔走于武汉、九江等地,代表全国铁路总工会接待和安置苏、浙、皖、赣等省的流亡同志,秘密整顿、恢复各地铁路工会和党组织。 1927年4月底、5月初,孙津川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八七会议后,孙津川被党派往南京,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在极其严酷的白色恐怖中,他立即着手整顿党的组织,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发动和组织群众,坚持地下斗争,准备武装暴动。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孙津川(未出席)当选为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因叛徒告密身份暴露而被捕。
在狱中,国民党军警特务妄图用高官厚禄和酷刑逼迫孙津川交出党的机密和南京地下党名单,但遭到坚决拒绝。“要杀就杀。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我十个,还有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 ”1928年10月6日,孙津川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大伯在我心里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孙以智是孙津川侄女,退休后义务给孩子们宣讲孙津川和其他革命英烈的故事,一讲就是30多年。每年清明,她都要带着孩子们到雨花台去扫墓,让他们念一封写给“烈士爷爷”的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孙以智欣慰的是,孩子们一批批地茁壮成长,很多人在工作岗位都做出了突出业绩,而英烈们的奋斗精神也在一代代接力中得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