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门户网

嵌入画中的知青纪念园

2023-03-21 18:26:3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文/陈建湘

3月初,阳光明媚,茶铺老知青邹志平先生邀约龙国武、赵河澄和我三位老知青考察、探访了洞口茶铺五七知青纪念园。那被嵌入画中的知青文化园地,位于巍巍雪峰山下,清清蓼水河畔,距高沙镇3公里,距洞口县城12公里,省道s220穿境而过,交通非常便利。茶铺五七知青纪念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风景优美、四季常绿、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犹如一块瑰宝静静躺在青山之中,令人心旷神怡。作为老知青,我们步入园区,也就步入了宛如画境的知青文化园地。

18273693726043831_92.jpg

茶铺五七知青农场纪念园隶属洞口县茶铺茶场管理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生态环境良好,且历来是洞口县著名的茶叶、柑桔、生猪基地。

邵阳地区从1955年倡导青年志愿垦荒开始到1979年下乡知青大返城止,先后有4万多名城镇知识青年奔赴农村,而茶铺茶场是邵阳范围内最大的上山下乡知青点,在此工作生活过的知青有数千名。

18280667083986752_92.jpg

追溯知青历史,洞口茶铺五七知青纪念园在邵阳知青史上绝对独树一帜。据史料记载,1958年5月4日,湖南省农业厅同意洞口县在茶铺建立国营园艺场。随后,县委、县人委组织的建设队伍进场垦荒,在八角山成立"青一连”,在二家塘成立“青二连”。1960年3月I5日起,由周边每个高级社选派5名知识青年到茶铺农场垦荒,共1000多人,组成"青三连”,驻在前龙等队。1958年至1964年,共开垦了6000多亩土地,其中茶园500亩,稻田800亩,柑桔700亩。

据1964年下乡知青许敬华回忆,到设在茶铺的邵阳地区茶铺农校读书的150余名农业学员,1964年毕业后,全部留在茶铺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是邵阳下到茶铺农场的第一批知青。1965年招收了83名邵阳藉学员,毕业后也留在茶场,是第二批知青。1968年3月23日,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68)022号文件,批准建立邵阳专区茶铺茶场革命委员会。1969年6月,邵阳地区从茶铺茶场划出土地成立五七干校(当时人员一部分是干校工作管理人员,一部分是“文革”中被打倒尚未作结论的所谓走资派)。从1964年至1971年先后有90名知识青年从邵阳市“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到马家、八角山、罗家、石坳、双桂等队。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叛逃事件(9·13事件)发生后,当年按政策解放了在干校“改造”的大批干部,让他们复职回城。为填补劳动力空缺,1972年,邵阳地委决定把应届初高中毕业学生下放到五七干校。是年,邵阳市一中153名应届初、高中毕业学生下放到设在茶铺农场的“邵阳地区五七干校”,另91名下放到茶铺茶场的青三连。1972-1973年,先后有三批知青来到这里"上山下乡”,实行部队建制管理。校部以下设连、排、班,共6个连队:一连驻沉水塘,二连驻二家塘,三连驻管子塘,四连驻太阳坡,五连驻愚公塘,六连驻水浸托。1974年3月,为利于干校集中精力培训干部和管理知青,中共邵阳地委决定将邵阳地区五七干校所属的二连至六连共5个连队从干校划出,组建邵阳地区茶铺五七青年集体农场,行政归属茶铺茶场管理。原一连知青迁往三连,六连更名为一连,青年集体农场场部设在三连。从1960年至1979年,有2000余名知青下放在茶铺茶场和知青集体农场。他们把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美好年华奉献给这方红色热土,打造了一个邵阳乃至全省最大的知青农场和知青家园。

18284797972659791_92.jpg

我们满怀对茶铺知青的敬意,首先去往邵阳知青文化陈列馆。沿着知青文化街,可见一列文化墙,一面屋墙上绘着一幅彩图:一群当年的知青雀跃在青葱的茶园,上面醒目地写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知青岁月”,仿佛把我们带回当年的青葱岁月。往前便可看到一座知青小屋——低矮的瓦房,三居室,正面墙上写着“立志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练红心”等字样,侧面土墙上则是“知青无悔,青春万岁”字样的横幅标语。右侧有一“知青小屋”的立牌,标记此小屋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土砖垒砌,1964年,从邵阳下放一批知青,他们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谱写了人生绚丽的华章。邵阳知青胡长柏、陈美云、杨高楼、尹志忠、黄艳玉、许敬华等入住此处。这间知青小屋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至今保存完整。面对这些早期的茶铺知青,我们肃然起敬!

18291378218839357_92.jpg

不远就到了邵阳知青文化陈列室,开馆不到3月,却设立了文献、图书、知青农耕文物展览和知青图片等系列知青文化展示厅,一座陈列室大有天地!原来在2022年初,以邹志平等为首的一群热心“知青文化纪念园”建设的原茶铺知青朋友,成立了一个知青协调组,2月,向洞口县人民政府项目指挥部、文旅广体局、茶铺茶场管理区和高沙镇政府提交了《关于建设茶铺“知青文化纪念园”可行性报告》,他们在报告中回忆了当年知青农场的发展状况,青年农场从无到有,通过几年的努力由原来每个劳动日0.16元上升到1.2元。青年农场成为了邵阳地区的知青创业典范,是当时所有知青下乡向往的首选农场。是的,我当年下乡武冈县南桥公社胜利大队,离茶铺农场仅20余里,曾先后三次前往这个梦寐以求的知青农场,就是为了体会这里的知青氛围。

协调组提出了“知青纪念园”选址在茶铺的优势和纪念园的建设内容:如建立知青文化广场和主题雕塑群等,用于大、中型纪念集会、文艺演出、全民健身等;将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农场二连、三连旧址修缮恢复,使之成为参观纪念、影视拍摄基地;建立“知青文物、农耕用具展览馆”——馆内陈列展品为知青文物、知青文集、历史照片、农耕农具、名人名作、农作实物展览;建立养生疗养院(疗养基地):设客房部、餐饮部、文娱活动中心、健身房、医务室等,用于知青及亲朋好友短期疗养、抱团养老、团队聚会、休闲度假等,也可对外接待旅游团队;建立农耕体验基地;栽花种菜、植树造林,让知青及游客重新体验农垦生活;建立垂钓中心,丰富游客活动内容;建立儿童游乐园、射箭场、跑马场、户外体验营等;建立纪念园接待处及新建基础设施等等,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将“知青文化纪念园”早日打造成集“知青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疗养、农耕体验、文娱娱乐、影视基地”为一体的大型主题纪念园(公园),为高沙旅游融合特色小镇项目增添一处旅游打卡点。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于是,协调组和茶铺茶场菅理局领导在研讨纪念园事宜时,商定纪念园名称为“邵阳茶铺知青纪念园”,陈列馆名称定为“洞口茶铺——邵阳知青文化陈列馆”。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陈列馆和相关设施的建设。

18294601186518120_92.jpg

我们将带来的知青书籍送给该馆后,便逐一观看起陈列馆的文物和信史,其中有邵阳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创建人龙国武先生捐献的不少知青书籍,当然也有我捐赠的书籍。我们被知青文化倡导和建设者的努力所感动,虽然这些文物还不成规模,资料也不甚全面,甚至下放此处的知青名单资料都不齐全,但他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该馆后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也许当年他们有过"浮躁和冲动",有过“疑惑和委屈”,但已被劳动人民那种朴实豁达的品格所沉淀和化解。他们是有担当的一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时代,知青那段生活令他们终身难忘。知青的年华是有限的,而知青的精神是永不磨灭的,我们无法让时光留步,但我们感受到了知青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我们希望通过本馆的展示,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下一代传承和发扬,衷心感谢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茶铺茶场这块红土地的所有知识青年。让我们携手共进建设茶铺茶场美好的明天。在陈列室外墙有一块木牌上也写上了这些知青精神,相信会感染很多人,随着时间的深入和有识之士的介入,该馆会有长足地发展。

18342033835434029_92.jpg

然后,我们走访了当年的六、二、三连队旧址,被保存良好的知青旧址所震撼!目前茶铺知青纪念园还保存了二至六连的20多栋知青住房、3栋生产车间及其他一些附属设施和1座学校,这是一笔不可再生的不可移动的文物,实属珍贵!这样的知青纪念园在全省堪称一绝,在全国都十分罕见!这些房屋保存至今不容易,这是纪念园的根基,我们被其宏大的气势所震撼!目之所及,虽然这些房屋渐显破旧,但依然保存了原貌,在二连和三连旧址前,立有2019年2月省级文保单位的碑刻。有了这些金字招牌,心头尤感欣慰。但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除了这些已立碑保护的知青旧址,还有大批是没立碑牌保护的,都分到了农户,看着这些渐渐老去甚至可能被拆的房屋,作为文史爱好者和文物保护的热心人,我们深深地感到担忧!

当年的知青们也曾多次举办过各种形式的聚会和观光活动,如2008年280余名茶铺知青在五七干校(现茶场学校)操场集合,打着当年的连旗,按当初的一连到六连的连队集合、列队,缅怀那段激动人心的难忘经历,以知青贺军(珠海市特力集团公司总经理)为主,向学校电教室捐献价值达十万元的全套设备。

2008年5月,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斌、市政协副主席杨建新组织1972年、1973年下放的近百名知青撰写出版了《回望茶铺》一书,收录了当年知青们生活、生产和学习的不少故事。我作为这本书的起名人、封面设计者和编者,感到很是欣慰!

在走访中,我们还参观了设在鼎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园中的知青学堂,这是该园为学生和社会青年设置的知青文化研学体验课堂,据说设置以来,接待了不少前来研学的学子。我们走进课堂,如同走进了知青文化的殿堂,宽大气派的教室,四周墙上都是知青文化的图片和文字,还有实物展示,内容丰富,独具匠心!墙上有一段话让人感怀:历史的长河容易淹没人们的记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文革”中千万知青上山下乡,留下了传奇的经历和悲壮的故事。在逆境和曲折当中,在不公平和磨难当中,他们用青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献”,还有“知青下乡,芳华永存”等短语,让人倍感亲切!

18334405268184522_92.jpg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茶铺茶场知青点作为当年全省最大的知青安置点,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管理区将其作为知青文化名片。2021年8月,邵阳市楹联学会为助力洞口茶铺五七知青纪念园建设,专门组织楹联学会会员撰写了270多副专题对联,选出40余副佳联在《邵阳日报》发表。著名楹联家邹宗德联曰:

将青春与雪峰茶叶揉搓,搓入绿云搓入梦;

看霜鬓被时代微尘漂染,染来热血染来秋。

我也满怀真情地题了一副:

万亩果茶香,青春铸就葱茏景;

十年情志粲,热血凝成浩荡歌。

参观走访之余,对这嵌入在画一般的知青纪念园,我们建议要秉持“修新如旧,固而不烂”的理念做好知青点的修缮和恢复,同时要注重知青史料收集整理,做细知青名片,打造知青品牌,将知青文化融入茶铺茶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之中,成为集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知青文化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休闲疗养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园区,统筹推进“五园兴区”,即“茶叶产业园”“柑桔产业园”“四季花果园”“知青纪念园”和“休闲旅游园”,争当知青精神的传承者,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民分忧的知青精神传承下去,为新时代茶场建设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把知青文化做大做强,借以带动茶铺的文化产业发展。

(作者系邵阳市政协研究室原主任、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楹联家协会副秘书长、方志专家库专家)

[责任编辑:袁通杰]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