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笔直的乡村公路前行,穿过一大片水稻田,便来到海南省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委会白地村。宽广整洁的村道、色彩一致的农家外墙、沿路种植的苗木,将白地村装扮得分外美丽。供村民锻炼的体育设施、高标准建设的公共厕所、沿着村道安装的路灯和排水渠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实在难以相信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在短短几年内能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新风村以种水稻、橡胶为主业,但苦于人均水田面积少,橡胶价格连年上不去,村民普遍收入微薄,全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一度高达21.6%。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制约着全村的发展。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儋州把新风村委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整村推进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鼓了百姓腰包
符梅女是新风村委会明理村2017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6口人,靠丈夫外出打零工及家里的2亩水稻勉强度日,经常为了孩子上学的生活费发愁。自村里“扶贫车间”招工后,一直想找工作的符梅女立即提出申请。去年3月19日,扶贫车间正式运行,符梅女如愿在家门口上起了班。
新风村委会“扶贫车间”项目是儋州就业局重点打造的一个就业基地,一次性安排120名农村劳动力(含70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该项目的引进,是儋州就业局继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专场招聘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扶贫措施之后的又一创新举措。
“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且在家门口上班,孩子上学有教育补助,尽管生活还谈不上富裕,但是相较之前已是巨大的改变!”符梅女见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新风村委会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思路谋划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该村党支部引导村民成立儋州富星果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竹狸养殖业。同时,通过土地租赁、投资合作等方式发展扶贫产业,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而且实现了产业组织化帮扶,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项稳定增收的产业。此外,该村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打造民宿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业,已完成白地、明理2个村庄的民宿改造。目前,新风村124户贫困户每户都有扶贫产业,全部脱了贫。
美了人居环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儋州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新风村实施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改造老化的供电线路,解决了电压低、常断电问题;建设两期供水项目,实现了家家自来水到户,“五网”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田洋整治工程,帮助发展毛豆和甜玉米种植等高效产业……
新风村委会下辖的明德村曾是出了名的“跳闸村”。电压不稳、电线老化,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018年9月,在整村推进的总体规划下,供电部门对新风村委会进行电网升级改造,对影响供电线路的树障进行全线清理,并更换老旧线路,新建一条10千伏供电线路,让新风村委会有了两路电源供电的双重保障。“现在基本不会断电,电冰箱也能用了。”村民符有多欣喜地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新风村委会供水设施分两期进行改造提升,总投资359.27万元建设配水管道12.2公里,目前村民们都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自开展整村推进工作以来,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得到整治,村民们的卫生意识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渐提升。”新风村驻村工作队长符博豪介绍。新风村委会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全面进行农村道路硬化建设,目前已建设道路14.12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8.23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
树了文明新风
银灰色屋顶、黄色外墙,一栋栋造型别致的民宿鳞次栉比……新风村的民宿乡村旅游项目已经成为新风村乃至大成镇的一张亮丽名片。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淳厚朴实的民风得以传承。
“以前村道泥泞不堪,满是禽畜粪便,臭气熏天。”谈及村庄变化,白地村村民李献波说,“最重要的是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以前大伙都是‘自扫门前雪’,如今不仅要求家里干净,公共场所也容不得脏。”
穿行在新风村委会的村道上,一面面文化墙,一幅幅五颜六色、图文并茂的“道德画”,将一堵堵“冷冰冰”的墙体变成了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群众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
在整村推进过程中,新风村委会深入挖掘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研究制定更符合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的村规民约,通过成立新风村红白理事会、文明劝导队、“立约、传约、践约”,把新的村规民约延伸到乡村管理中,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管理既有面子更有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