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网郑州讯(王金昌 李运鹏 通讯员 王莹)张书记名叫张翼,今年48岁,国网荥阳市供电公司驻荥阳市刘河镇小寨村第一书记,2016年10月接到驻村扶贫的通知,他便扎根广阔的农村大地,前后带着刘河镇窝张村和小寨村脱离贫困。提起他,村民们不自觉竖起大拇指,他是小寨村的“金点子”,更是村民们的“贴心人”。4月23日一大早和村委开完例会,张翼一刻不敢耽搁,走村入户查看村容村貌、了解百姓诉求。
为民解忧 脱贫路上的“贴心人”
“肖大爷,让我试试吧,说不定你的身子板啊,比我还硬朗呢!”“张书记,这小半年儿参加村里的劳动,我挣了1800块呢”正在用榔头平地的肖秋成老人笑的合不拢嘴,他今年80多岁了,仍在积极参加村里整治村容村貌的有偿劳动,村里整改村容村貌,拿出集体经济收益,把建档立卡户给发动起来,安排公益岗位一天80元,村民们有事做,有钱挣,眼瞅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张翼这心里呀,也乐开了花,他从老人手里接过榔头,一边跟老人攀谈着,一锤锤砸在土地上,可带劲儿了。
原本笑开花的肖大爷又提起了一桩烦心事,家里没装宽带,孙子上网课,都是坐在门槛上蹭网,最近天气多雨,实在不便,“家里手机号码用的联通还是移动,我这就打电话联系下装宽带的,下午就给娃装上,这教育学习是大事,可不能耽搁。”张翼放下手里的榔头,掏出电话联系起来。
辞别老人,他心里还惦记着低保户肖国锋,他长年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所以一直没能外出务工,只能在家里帮助村民们干一些散活、农活,今天张书记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之前了解到他有驾驶货车技能,张翼帮他联系了相应的项目,让他参与短期技能培训和公益性岗位,既能照顾他母亲,也能有收入补贴家用。
小寨村有不少身体或精神有残疾的村民,张翼统计伤残人士后向县残联申请鉴定,帮助村里42户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并享受残疾补贴,同时,他还与乡卫生院联系,为村民提供免费体检,让村民享受到国家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产业当先 扶贫路上有“良方”
午饭时分,张翼与村委聊起了今年的红薯种植情况。“去年张书记给咱们引进了谷子和蜜薯品种,又帮着销售,今年种红薯的乡亲大大增加了”“是啊,去年的红薯和小米让咱们村增收了5万多呢,咱村种这两样啊是真中!”, 张翼和大伙聊得开心,心里仍惦记着田间地头的农事,“春丽,走,吃过饭咱们去地里看看红薯苗种的咋样了!”
绿色的麦浪一眼望不到边,张翼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穿行其中,国网绿的工装映衬着麦田风景如画,“老张来了,今年我可种了4亩红薯呢!”农户崔金周正在地里栽种红薯苗,看见张翼来了,亲切的打招呼,“老吴啊,这苗质量不错啊,插苗注意密度,株距保持在20公分左右。”“这蜜薯啊,适合用草木灰兑水浇灌,长势更好!”张翼俯下身,和乡亲们一起浇水扶苗。扎根农村这些年,张翼俨然成了半个农事专家,农作物种植技巧注意事项张口即来,用他的话说,乡亲们和土地最亲,驻村书记不亲近土地,就不会明白百姓的所思所想。
脱贫攻坚,产业当先,2018年来到小寨村,张翼和驻村工作队科学制定了帮扶计划,注重提高脱贫质量和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谷子和蜜薯特色种植,2019年已发展红薯种植50亩,谷子种植110亩,驻村工作队又通过国网电商“惠农帮”和“爱如电”帮助村民销售小米,2019年增加小寨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今年种植红薯的农户大大增加,真正实现了智志双扶,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从地里指导农户回来,张翼大步流星赶往村委,路上正走着,张翼被建档立卡户杨培申拦下了,原来他家的厕所改造出了点问题,厕所门尺寸不合适得重做,张翼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了他家的情况:“老杨,放心吧,我这就给人家联系,门儿给你重做,送回来我去帮你安。”这下子,杨培申才肯放张书记走。
天色渐晚,张翼赶着天黑前去查看大棚,脚下步子更急切了。6座蔬菜大棚在村委后面的田地里依次排开,大棚里面密密麻麻的多肉植物竞相生长,长势喜人,农户们欣喜交谈着一边侍弄花卉,“别小看这多肉植物,保守估计,一棚能收入2万。”承包大棚的种植户支中斌满怀着发家致富的喜悦,跟笔者介绍到。
今年才刚刚启用的6座蔬菜大棚,由专业人员负责经营管理,建档立卡户在基地打工,一个大棚能带动6个建档立卡户就业,每年租金和就业酬劳能实现4到6万的收益,实现了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的愿望。当初张翼顶着质疑决定引进多肉植物种植,如今看来,这又是一剂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的“良方”。棚内百花竞放,张书记黝黑的脸庞挂满笑容,小寨村奔向小康的希望之种已经种下,张翼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小寨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