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魂,文以铸之国民之神,文以化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理念。文化能够跨越山海,穿越时空,记载过往,承启未来,点燃人们的初心梦想,串起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情愫。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浓浓的年味意犹未尽。不仅神州大地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洋彼岸也都遍布着中国元素,洋溢着中国年的气息。喝一碗腊八粥,体验“过了腊八就是年”;穿一身红衣,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逛一场庙会,感受中国春节热闹的氛围。春联、窗花、爆竹,年夜饭、拜年送福等,这些带着强烈仪式感的习俗,寄寓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对家庭价值的坚守、对团圆共享的追求。不断“走出去”的中华文化,为世界增添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也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世界对中国更加充满兴趣、对中华文化更加认同,这其中既有文明交往的需求,可能也不乏经济的联系、市场的驱动,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本民族历史的认同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的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更好的认识过去、能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对待传统文化要以科学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所保留、有所抛弃、有所转化,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标尺,传承和弘扬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道德建设、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其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建设中。中华文化要根植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接地气,增底气,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泰然自若、站稳脚跟。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引领新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技术和创意含量高的载体与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让人们在互动化感知中潜移默化的深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主动自觉的融入人们的灵魂深处。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要弘扬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提升其阐释社会现实和解决时代问题的能力。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守基本思想元素,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新、博采众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坚实雄厚、内生动力源源不绝。从而把更多优秀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其“活起来”“热起来”,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世界感召力,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共苍溪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王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