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网讯,“四条梁核桃加工厂是老常牵头建设的,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让支部有了后劲,而且带动了全村群众增收,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拿钱!”包片领导梁小雨口中的老常,就是延安市黄龙县三岔镇四条梁村党支部书记常建立,今年66岁,1982年至今担任四条梁村支部书记职务,38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双手帮助村民群众迈上了致富奔康的大路,以实干肩挑起全村群众走向幸福生活的担子。
“一花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年轻时的常建立,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走上了致富道路,富裕后他不忘村民百姓,“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担任支部书记后,
每年春耕他都会帮助群众和特困户解决良种、化肥等农资,以解燃眉之急。
四条梁地处塬区,全村共有耕地15299亩,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发展核桃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缺乏科技知识和市场意识,四条梁的核桃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群众增收缓慢。为使群众早日致富,他勤学好问,认真钻研,2005年成为核桃技术员;在自家办起了辅导班,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给群众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在他的带动下,四条梁村“人人学科学、人人用科学”蔚然成风,先后有27名农民取得了县科技局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资格证》,1名群众还取得技师资格;全村8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核桃管理基本技术。为了让村民相信核桃是致富果,他率先在自己口粮地里栽植新品种核桃3亩84株,2006年收入1200元,2007年收入3000元,2008年收入18000元,短短三年收入翻了十翻,群众从他身上看到了发展核桃的前景,纷纷行动起来,在全村掀起了核桃生产的热潮。
2007年,常建立牵头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核桃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四条梁圣地红专业合作社,通过互联网注册淘宝网店,架起了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在带动村民致富、引导产业转型、支撑党建示范等多个方面作用明显,但是局限于资金和经营思路的影响,自我盈利能力不充分,在”三变”改革中,党支部带头人常建立首当其冲,组织村民大会表决,新吸纳第一批合作社股民12户,每一户入股资金两万元,同时自产核桃苹果全部进入合作社加工包装售卖,真正激活核桃烘干厂、果库和农户的生产动能,迈出了股份经营的第一步。2014年多方协调项目资金建设了一个3000吨的果库;2015年竭力争取陕西省果蔬百库示范库、核桃烘干厂两个百万项目落户四条梁;其中投资300万元建成的4000立方米气调库,以优惠价和反季节上市价,每年就可增收30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九科塬村位于四条梁最南端,全村出入靠一条砂石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不仅影响群众出行,苹果、核桃等农作物也难以运出,影响群众增收;喜乐村虽然毗邻国道,但是村间巷道一直没有硬化,常年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受阻;锁子头村是村支部驻地,巷道为砂石路,继续提升质量。常建立对每个村道路状况都一清二楚,2016年在连任发言会上他表态,用三年时间,要将所有自然村组通村道路进行硬化,对村级巷道进行提升,如今这个目标已然实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期间,常建立每天一大早天未亮,就带着一班人马早早地守在村口,带着口罩、拿着电子体温计,逐一拦下过往行人和车辆,挨个对进村人员测量体温,走访摸排回村人员、做群众思想工作、宣传防范知识,拉横幅、测体温、发物资,哪里都有他的身影。他还主动请战包联村上最危险的重点户,每天定时跟进,将最短缺的口罩、酒精以及馒头蔬菜等物资送上门,督促监护人测量体温随时上报,嘘寒问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每天晚上,常建立仍以身作则坚守在路口值夜班,不让村民外出和进入,其他党员在他的影响下也纷纷自觉地加入值班的行列,轮班轮岗,尽职尽责。老支书不言老,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2020年,三岔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带三区四提升”格局,其中“四提升”即四条梁公路沿线的曹家塬、喜乐村、小南沟、锁子头按照“一村一策”进行综合提升,常建立心里又紧张起来,如何做好各村规划最大限度普惠村民群众,成为老常心里的头等大事,白天各家跑调查,晚上开会做研讨,最终决定重点打造小南沟乡村振兴示范村。四条梁将在沿线12公里道路两侧新建苹果园800亩、间伐250亩、核桃高接改优400亩、涂白和农业配套设施(粘虫板、灭蝇灯等)全覆盖。小南沟将发展苹果认领150颗,鼓励群众经营特产商店两家,设计农产品展馆1处,以村集体经济圣地红果业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对接工业园区产业强镇标准化厂房建设冷气库项目、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和干果公司,整合村属气调库和核桃烘干厂,做实7.5公里经济带5000亩苹果、8400亩核桃存量,延长产业链,做成黄龙农产品直供基地。
“春风正劲扬帆起,满城新景入画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常建立的带领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邻里之间关系融了,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了;诚信友爱、团结互助、乡村文明蔚然成风,全村经济事业健康发展。
文字:曹永博 马 宇
编辑:张 萌
审核:朱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