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梅子散文集《味道与记忆》出版

2020-06-07 10:20:5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梅子,本名秦晓梅,秭归县作家协会主席。《味道与记忆》是作者出版的第三部散文集,共收录64篇文章,分“味道“与“记忆“两部分,前者着笔于秭归地方美食的有味书写,后者留恋于童年家乡美食的记忆,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了秭归的美食传统,饮食风习。本书是宜昌市委宣传部及秭归县委宣传部的文艺精品扶持项目。有作家评价:味道与记忆,最终落实到一个美字。所写的食物食材美,食物生长的环境美,加工的过程美,描绘的语言美。生动,俏皮,富有韵味,是一本少见的写宜昌本土饮食文化的散文集。

记忆与味道(前言)

这两年,每逢被问到有什么新作,总回答说,我在写我的家乡美食。

其实,算不上美食,只不过是短短几十年人生中吃过的食物和相关的个人记忆。简单到一个炕连皮洋芋,用美食来夸赞似乎言过其实,可对饥饿的乡村小孩来说就是美食,对经历了人生风雨留恋少年时光的老人来说,它也是美食。在我看来,美食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定义,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那里,有着不同的标准。

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说,世界上的美食多到能装下整个宇宙,我不觉得他夸张。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那么多城市,那么多乡村,那么多植物和动物,还有几十亿人,有多少美食深藏其中!任何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尽食其美。如此一比较,我家乡的这些食物,我个人的这点食事记忆,连美食宇宙中的一滴水也算不上。但我却孜孜以求,点滴记录。因为我的家乡,就是我的小宇宙,在真正的美食家眼里,我吃过的东西太过普通,可在我心中,无论走到哪里,每一种记忆中的食物都是一把打开乡愁的钥匙。人对味道的记忆,是根深蒂固的,就算吃遍世界的美食家,最怀念的,可能还是妈妈的家常菜。世界上什么饭最好吃?妈妈做的饭。像猪儿告槽的第一口食,我们吃妈妈做的饭长大,那味道,已刻进了骨子里。家乡的美食,其实就是一代代妈妈的美食。

写这本书的念头,萌生于2015年。那年全县举办“屈原家宴”大赛,被主办方邀请做初赛评委。那些终赛的大评委应该艳羡我这个初赛小评委,有幸跟着赛事活动组走遍秭归十二个乡镇,遍尝秭归民间美食,吃到了几十年再未吃过的东西,如“神豆腐”,吃到了传说中的下酒菜,如“新滩嗦丢儿”。民间神厨们大展身手,秭归的土菜在他们的锅铲下花样翻新,那几个月,是视觉和味觉的华丽旅行,每天都生活在期待之中。所谓评委,在我看来不过是必须要有的活动摆设,以此分出所谓的高下,冬瓜扣肉和炸得外酥里嫩的冬瓜素鸡翅,各有风采,其实难分伯仲,此类为难,伴随大赛始终。菜的样式多到土豆可做土豆宴,豆腐可做豆腐宴,长江鱼可以做鱼宴,各种各样的酱,也可以摆个满桌酱宴。“屈原家宴”大赛的电视直播受到全县人民的追捧,秭归人第一次发现做菜是如此有趣的一件事,秭归菜是如此丰富多彩。 每天一到时间,一家老小便围着电视看做菜,指点评论。作为评委,在全县父老乡亲面前认真吃菜,煞有介事地品评,我跟着沾光成了“名人”,下乡到村,常被奶奶大妈们叫住:“哎!你就是那个吃菜的吧?”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这个吃菜的,为什么不成为一个写菜的呢?活了半辈子,吃的东西堆在一起,怕有几座山高了。家乡食物养育了我,应该为它们写点什么。于是从《花椒》开始,写到《忙年》结束,十多万字,写了两年时间,很慢。有时,要边想边写,有时,要等一些菜的季节到了再写,有时得亲自跑到某处去看,采访清楚了再写。再普通不过的食材,像木姜子、紫苏、柑子皮之类,得写出它们在地方饮食中的特殊用处和意义。

我们这代人吃的苦,远远多于下一代,我们经历过食物的馈乏,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将现在看来不怎么样的食物写得像美食一样,算一个提醒吧,珍惜当下物质丰富的生活,并做一个爱惜食物的人。

记得住你吃什么长大,你就记住了乡愁。我写了一个普通人的食事,一个小地方的食材和食物,期待读到这些文字的人,能从中发现它们的美,也找到自己喜欢的秭归美食。

作者梅子


[责任编辑:李慧芳]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