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引领广大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7月中上旬,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寻‘范’遗风 家国传承”中华文化传承团赴苏州、盐城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千古名相范仲淹的生平展开调研,感受范仲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延续中华民族不断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基因。
一、走进“义庄”和“千年府学”
7月7日,“寻‘范’遗风 家国传承”中华文化传承团在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秘书长、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执行副秘书长范以辉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这所具有千年历史的景范中学。位于学校内部的范仲淹史迹陈列馆暨范仲淹廉洁文化馆,原为祭祀范文正公所用的享堂,馆内包括“范公与苏州”、“范公廉政事迹”、“义庄义学”、“廉洁从教”等多个板块,以丰富翔实的图文资料再现了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兴学育人的光辉史迹。
位于景范中学内部的“范义庄” 夏筱缘 摄
实践团在范仲淹范仲淹史迹陈列馆合影留念 夏筱缘 摄
实践团队来到位于景范中学对面的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在“范义庄”祖祠原址内,苏州中学原副校长丁云衍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了范仲淹对苏州的贡献,使团队成员们充分感受到景范中学作为范氏义庄所在地蕴含的千年义学、百年新学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范仲淹创设义庄、周济宗族对族人的恩泽。
团队成员听丁老师讲解“千年义庄”夏筱缘 摄
7月8日,在苏州中学原副校长丁云衍老师带领下,实践团队走进苏州中学。在丁老师生动地讲解下团队成员了解了苏州中学校史。苏州中学前身便是范仲淹所创建的千年府学。范仲淹深知要办好学校,要有好老师。他聘请宋初三先生之一的教育名家胡瑗为府学的首任教授(校长)。
丁校长为我们讲解苏州中学历史 夏筱缘 摄
二、探碑观古,感悟范仲淹“忧乐”精神
7月9日上午,实践团一行来到天平山脚下,参观了范文正公祠、“先忧后乐”牌坊、范仲淹纪念馆。这座宋代建筑风格的纪念馆通过壁画、金箔画、瓷板画、漆雕长卷、书法手卷、书画仿制品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范仲淹一生的光辉业绩。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姑苏范氏的千年文化内涵,特别是范仲淹在苏州为官时丰功伟绩,在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典范事迹,以及范式“以简养廉”、“恕以成德”的家风传承,深层次感悟他“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和清正廉洁的官德修养。
团队在天平山合影 张乐妍 摄
7月9日下午,团队一行来到苏州碑刻博物馆。馆内有苏州府学相关的碑刻,以范仲淹开创苏州府学的事迹为开端,依苏州府学发展史为主线,通过碑刻拓片、故事说明、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将苏州府学的产生、发展以及文脉传承千年的原因一一说明。这些碑刻拓片,能最大程度地反映范公办学对苏州的地方以及以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
范仲淹与苏州府学碑刻介绍 张乐妍 摄
当天恰逢苏州碑刻博物馆同天一阁博物院共同举办“跟着总书记学典籍”活动,将“习语金句”与天一阁馆藏古籍有机结合,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生动演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时俱进”。团队成员驻足良久,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强烈文化自信。
馆内展品 张乐妍 摄
团队成员驻足观看展品 张乐妍 摄
三、发扬范仲淹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思政育人的力量根基
7月10日,团队成员奔赴盐城市希文小学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希文小学为了弘扬范仲淹精神,打造“学范”物态文化。在范仲淹文化馆,团队在林玉平校长的带领下通过观看作品展陈、电子地图、师生作品等,切身体会了范公思想内涵、历史文化、精神之髓以及“为学、为官、为人”的高尚情怀。
团队在林校长带领下参看范仲淹纪念馆 夏筱缘 摄
为追溯文化之源,传承中华文脉,科文学院与希文小学共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校外思政育人课堂,探索校外文化育人基地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融合,通过“校校育人”合力不断推动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亮起来,切实发挥“大思政课”的培根铸魂作用。
与希文小学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 夏筱缘 摄
盐城是团队成员范氏后人范伟娜的家乡,实践团也借此机会有幸采访到了盐城范氏后人代表。千百年来范氏家风一脉相承,范氏后人范仁俊先生说:“范仲淹留给范氏家族的《家训百字铭》,深深的刻印在了范范姓子孙的心中,这种优良的传统被传承并得以良好的发展。”
团队与盐城范氏后人代表合影 夏筱缘 摄
四、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赓续中华文脉
实践团队为讲好范公故事,7月21日实践团连线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孙文起副教授,深入研究范仲淹的生平事迹、文学作品和思想理念,准确把握其家国情怀的内涵和价值。
(团队推出系列“行走的思政课”视频截图)
(“行走的思政课”视频截图)
团队根据调研成果精心打造系列行走的思政课,用心感悟范仲淹精神,将“实践中的风景”变成“看得见的成长”,希望将范公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感染更多的人,讲好中国故事,在浸润体验中坚定文化自信。(通讯员:郁雪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