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从文化遗产到红色基因,以赓续发展谱时代新章

2024-07-29 20:53:44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非遗文化是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保存着民族文化基因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深入了解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情况及地区红色文化,进一步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史韵非遗,赓续星火”中华文化传承队在暑假期间前往陕西富平,通过实地游览、面对面采访等方式了解当地的非遗石刻文化及红色故事,并以志愿宣讲的形式将文化传承落到实处,探索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1富平非遗石语细,匠心雕琢梦未央

7月21日,队员们来到石刻艺人王同阳家中,对王师傅进行面对面采访。王同阳自1976年起从事文物保护行业,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石刻艺人。在与队员们的交谈中,王师傅提到,富平石刻艺术不是在某一节点突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古代工匠与当地民众的交流互动中产生并得到传承。此外,王师傅还着重讲述了石刻艺术的发展现状,并指出石刻艺术在自动化工艺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技术迭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传统艺人们应该积极创新、与时代接轨,让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唯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历史变迁之中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205631725434885_7.jpg

图为队员与石刻艺人王同阳面对面交谈

7月22日,队员们走进频阳博物馆,在馆长岳宗平的引导下参观学习。以年代为序,岳宗平向队员们介绍了各类石刻文物的历史背景及艺术特色,使队员们对富平石刻文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就频阳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与富平石刻文化的关系及对未来的展望等问题与岳宗平进行讨论。据了解,频阳博物馆经两代人的积累而得以创建,与当地石刻艺人及政府相关部门均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在展示富平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频阳博物馆作为非国有性质的博物馆,目前也面临着资金主要依靠自筹、缺乏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进一步支持等问题。民间文物爱好者的兴趣与热情需要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进一步融合,才能形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更大合力。

20565000875055078_7.jpg

图为岳宗平为实践队员介绍馆内藏品

通过两天实地走访考察,队员们对富平非遗石刻的深厚历史底蕴及独特艺术魅力有了更为具象的感知,同时也了解到目前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非遗传承发展之路道阻且长,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文化根脉方能代代延续。

2红色热土忆英魂,志愿宣讲续新篇

富平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阵地,在革命战争时期,这片英雄土地孕育了无数爱国志士,根植着深厚的革命情怀,镌刻着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为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先辈精神,7月23日,队员们前往红色纪念馆及革命陵园参观学习。

纪念馆中的一幅幅展板、一件件遗物串联起革命前辈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观看纪录片,队员们了解了革命前辈在广东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事迹。现在纪念馆中仍收藏着他在广东任职时期用过的草帽和风扇,这正是其勤朴作风与爱民情怀的见证。“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在陵园中的石刻座像背面镌刻着的这16个大字是对其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这种乐观向上、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队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队员们也将以优秀革命精神与崇高风范为指引,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通过前三天的走访学习,队员们对于富平的非遗石刻文化及红色精神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为切实弘扬红色精神、增强爱国情怀,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提升文化自信,7月24日,队员们来到富平县昌平公园,以“聆听讲解,免费送水”的志愿服务形式向市民们宣传富平的非遗石刻文化、讲述红色故事。

20571280036232687_7.jpg

图为队员向市民进行志愿宣讲

面对不同年龄层的市民,队员们分别采取易于理解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介绍石刻文化,并展示刻有红色名言的非遗石刻作品。在交流中,部分市民表示,自己虽然知晓当地拥有石刻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对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的发展状况却知之甚少,今后将更加关注、支持其发展,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自己家乡的非遗文化。许多家长也表示,在听完讲解后意识到了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今后会在节假日带孩子到博物馆或纪念馆参观学习,希望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和红色历史,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文化和精神得以代代赓续、发扬光大。

3杜家宣讲传薪火,语舒意浓续爱心

为进一步将传承非遗文化、弘扬红色精神落到实处,7月25日-26日,队员们前往到贤镇杜家小学,了解学校的发展现况,并结合前期调研成果,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

2057382751493428_7.jpg

图为队员在杜家小学合影

7月25日,队员们抵达杜家小学,在与张双建校长的交谈中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况。据了解,过去由于师资力量弱、硬件设施落后,许多家长为了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选择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杜家小学一度面临生源急剧流失的局面。而经过张校长几年的努力及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如今杜家小学基础设施升级,教师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呈现出一派崭新风貌,生源回流,发展向好。在回顾杜家小学与西北大学的渊源时,张校长十分感慨——自2017年始,西北大学每年在杜家小学开展支教帮扶活动,并为学生发放奖学金、提供参观大学的机会,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层面都给予了杜家小学很大的帮助。但同时,张校长也提出了担忧——杜家小学算是位于半山区的学校,受地理环境和家庭条件影响,这里的孩子难以走出村庄、面向更加广阔的世界,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挑战。采访结束后,队员们对张校长所付出的努力报以崇高敬意,为其初心不变而动容,也感受到落后地区在教育方面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更加深切地体悟到支教的意义所在。

20575378162986899_7.jpg

图为张双建校长回顾杜家小学与西北大学渊源

结合前期的实地调研成果,7月26日,队员们从 “弘扬非遗文化”、“继承革命精神”及“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三个主题出发,在杜家小学开展宣讲活动。

20580994322141925_7.jpg

图为队员为杜家小学学生宣讲

“老师,舞狮是非遗吗?”“石刻有模版吗?”……在五年级学生的教室里,孩子们热情高涨,现场气氛热烈。队员们运用动画图片演示石刻制作过程,并以著名石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出海故事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带领孩子们领悟其身上彰显的革命精神,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引导孩子们理解“自讨苦吃”的深刻内涵;最后,队员抛出“非遗文化如何在红色资源丰富的富平焕发新生机”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将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发展,通过讲述成功案例、播放相关视频、展示与红色资源结合的石刻作品,寓教于学,提出二者结合需要有新想法、新技术的支持,强调促进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需要形式创新、内容创新。

20583003603060305_7.jpg

图为队员们与杜家小学学生合影留念

感悟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通过实地调研、采访,队员们对富平非遗石刻的历史源流、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都有了进一步了解,结合调研成果,以志愿宣讲的形式激发大众对本土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的兴趣,促使大众主动关注本土非遗文化及红色文化,让更多人加入到非遗文化保护与精神传承的行列,以实际行动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落到实处。在杜家小学访校宣讲的经历让队员们看到贫困地区在教育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使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支教的意义所在,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更明确了未来可努力的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万千有志青年砥砺前行,更待世代英豪薪火相传,唯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心,让红色热血在新时代的脉搏中澎湃流淌,方能为中国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生命活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队员们也将在本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结合专业所长,多组织、参与相关活动,为传承非遗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图文|“史韵非遗,赓续星火”中华文化传承队

队伍专项:“传承中华文化”专项计划

队伍名称:“史韵非遗,赓续星火”中华文化传承队

院系:历史学院

负责人:余柯蓉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