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网讯(崔建峰 通讯员 潘喜东)南召县城郊乡党委、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山区林业资源丰富的实际,发挥生态资源比较优势,探索“林+N”的生态扶贫模式,培育发展林药、林果、林菌、林禽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
林+药,发展中药材产业。城郊乡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倾斜、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鼓励各行政村优先发展中药材产业,实行“公司+基地+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基地+党支部+农户”“党支部+大户+农户”等发展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由企业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培训,贫困群众提供土地、劳动力,双方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利润增长和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双赢效果。河南联源公司采取林下仿野生种植黄精、白芨1000亩,建设15座种苗繁育大棚,繁育中药材种苗2000万棵,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100户贫困户增收,年户均增收1.2万元。目前,该乡共发展以桔梗、黄精为主的中草药种植2000亩,带动1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林+果,发展果木种植。该乡以涉农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引领带动,在贫困村发展黄金梨、红桃、板栗、核桃等林果业。竹园沟村建立红桃种植基地,栽种红桃1万余棵,带动村里10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前庄村建立高效生态农业扶贫基地,流转土地100亩,种植晚秋黄梨、黄金梨,年经济效益30万元。贾沟高效生态农业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入股分红等帮扶模式,带动4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城郊乡成立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立红桃种植基地、晚秋黄梨种植基地等,带动1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林+菌,发展食用菌种植。该乡柞木资源丰富,山区群众具有养殖柞蚕的传统习惯。乡政府引导贫困群众把柞木修剪与食用菌种植相结合,把森林抚育产生的木材及树枝作为食用菌种植原料,动员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城郊乡大庄村贫困户张亮利用到户增收项目扶持资金5000元,尝试用柞木树枝种植袋料香菇,年收益1万多元。2017年他家依靠种植香菇,率先光荣脱贫。目前,全乡建成2个香菇种植专业村,年种植香菇100万袋,带动100余户贫困群众直接增收。群众掌握全新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种植成为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
林+禽,发展林下养殖。该乡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培育发展林下养殖,探索生态循环之路。依托龙头企业和大户带动,在全乡普及推广林下散养。目前,全乡林下养殖柴鸡5万只,养羊5000多只,养牛2000多头,通过入股分红、安置务工等形式帮带贫困群众30余户。南召县贺军家庭农场散养1万只柴鸡,这些柴鸡食林中虫草,饮山中泉水,所产的柴鸡蛋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
城郊乡乡长薛结从说:“出路在山,希望在林。我们立足林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谋发展,唱‘山歌’、念‘林经’,发展林果种植、林下种药、林下养殖等绿色产业,通过探索‘林+N’生态扶贫模式,实现特色产业多重覆盖,帮助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