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夏“菜篮子”成为“抢手货”
在广东人的餐桌上,菜心可谓是“常客”。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菜心可能来自距广东2000公里外的宁夏。
黄河的滋养灌溉、充足的光热资源、多样的地貌生态,让宁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菜篮子”。而如今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路子,让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正值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南方日报记者踏上这片土地,见证塞上江南这“农”墨重彩的一笔。
规模化种植助农民增收
早上天还没亮,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的蔬菜运输车正在装车。这一车菜心将经过40小时的0—2℃全冷链运输,发往广州江南市场,然后再分发至广东各地市和港澳地区。
以30斤的菜心为例,从固原到广州的运输成本就需要14元,冷凉蔬菜的价格也比广东市场均价高出2元/斤。不过,因为纤维少、甜度高,宁夏的菜心受到广东市场的欢迎。
“宁夏六成以上的菜心都销往了广东市场。”不久前,彭堡镇副镇长、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负责人姚选去了一趟广州,并专门到访江南市场,他自豪而兴奋地看到,市场上大部分菜心都来自宁夏。
2012年起,固原市开始规模化种植蔬菜,万亩良田瓜果飘香。因为气候宜人,原州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成生态型冷凉蔬菜产业带。1.6万户农户7.1万群众参与蔬菜种植,年蔬菜产量70.8万吨,实现总产值11.05亿元。
近年来,固原市还引进广东芥兰、龙芽、迟菜心、耐寒优秀西兰花等新品种,建立起“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程追溯,同时还在广州、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冷凉蔬菜销售窗口11个。南菜北种的背后,是精益求精的品质保证。据悉,宁夏蔬菜在种植品种选择、质检、收割入库、分拣包装、冷链运输等环节上都有严格的程序。
规模化、品牌化的蔬菜种植产业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固原市辖四县一区,均属国家级贫困县。蔬菜种植产业化以后,该市人均蔬菜年收入1453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以上,其中参与蔬菜种植户年人均蔬菜净收入7781元。当地农民除种植蔬菜收入外,有4500人在冷凉蔬菜基地长期打工,每人每年可收入1.7万元。
8月的宁夏,早上四五时日出,晚上八九时方才落日。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让宁夏菜不仅成为了广东人的“心头好”,更被摆上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餐桌。目前宁夏全区建成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50余个,10家供港蔬菜生产基地被香港渔农署授予“信誉农场”称号,贺兰螺丝菜、越夏番茄、西吉西芹、彭阳辣椒、固原马铃薯等远销海内外。
品牌化经营带来高效益
宁夏农耕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的美誉。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现代化管理,农民收入提高了,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枸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在枸杞成熟季节,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枸杞种植、加工基地格外热闹,枸杞采摘工人谭婷从早上六七时开始工作,要一直工作到晚上7时左右,一天一般能采摘100斤左右,熟练工能采摘200斤。“每个中宁人,只要你和他讲到枸杞,他都会说得头头是道。”
因为采摘枸杞尚未实现机械化,所以在果实成熟季节参与采摘,也成为许多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一斤枸杞1.5元的工钱,熟练工人在六七月的薪酬可以超过6000元/月。
鲜红饱满清甜的枸杞鲜果,在南方实属少见,因为其保鲜时间仅3天,所以要在采摘后迅速通过33道工序对枸杞进行加工,因此常见的枸杞都是经过烘干处理的。
除枸杞干果和鲜枸杞外,中宁县还积极打造和培育周边产业,如枸杞果酒、枸杞籽油、枸杞花蜜、枸杞芽茶和枸杞糖肽等七大类50多个枸杞精深加工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中宁县还特别设立了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局,由县委、县政府直接管辖,专为枸杞产品研发、种植、销售、品牌宣传提供支持和服务。
截至目前,宁夏的枸杞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枸杞干果总产量达到13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年综合产值达到百亿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赖伟利表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聚焦产业规模大、促农增收带动力强、受惠面广的优质粮食及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总产值从设立自治区初期的2.2亿元增加到536.4亿元,增长了243.8倍;农民收入由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的116元增加到10738元,增长了92.6倍。(记者 陈芳庭 张迪 发自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