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赓续拼搏精神.奋斗铸就辉煌 —— 吴南生产队从“救济佬”到屯满“爱国粮”的奋进史

2024-12-23 10:33:2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序言

“远看小吴庄,近看盐碱荒,一场雷暴雨,遍地白茫茫,忙时抢场饱,闲时就逃荒”。这是解放初期流传在小吴庄的一道民谣。

小吴庄,即当时的龙苴公社王堆大队吴南生产队,位于我县的西北部,是一个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区,过去这里是“一场大雨遍地汪洋,连旱十天满地盐霜,只长芦苇、盐蒿不长粮”,旱涝严重,生活无保障的穷村庄。

解放前,这个村庄的70户人家,就有64户逃过荒,要过饭。解放初期,虽然生产生活有所提高,但由于底子差,直到50年代末,仍是“救济佬”对象。1957年合并高级社时,上级领导想把小吴庄合并给附近条件较好的社,可是给东东不要,给西西不受。东边的王堆社说:“小吴庄地薄民穷,要他们有什么用,谁能养他们一辈子呀”。西边的邹庄社说:“这不是分明叫我们苦给他们吃喝吗?”。小吴庄的干群听了这些话后,心如刀绞,最后还是上级领导好说歹说,并给了王堆高级社。

并社的事情发生之后,为什么人家都不要我们?难道就真的这样永远吃救济靠人家支持一辈子吗?到底能不能靠自己翻身?这些问题像块大石头沉重的压在吴南人的心头,不、不能?别人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全队干群就热烈讨论开了。大家一致认为,“人穷志不穷、翻身靠自己,只要大家一条心,一定能改变贫穷面貌”。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在吴南队就此展开。人人立下雄心壮志,生产队提出了“苦干一年不要救济,再干一年出售余粮”的口号。

俗话说,“万事要抓根”要富必须先挖穷根,吴南生产队的干群便开始动脑筋深挖穷根子,队委会一连开了几次大会,踏遍了每个田块,与老农交谈、并针对问题调查、分析,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年年水患这条穷根子的办法----挖沟爽碱,根除水患。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彻底翻身,必须要有几条大排沟,与北面泊洋河连起来,使内水能够排出去,才能使庄稼不受淹,也才能淋盐爽碱,使土地逐渐好起来,这是吴南生产队能否翻身的大计。

说干就干,全队社员在生产队长吴佃南和妇联主任开成华的带领下,走上了开沟爽碱、大搞农田水利与自然作斗争的翻身之路。先后组织50多个劳力,苦干40天,把原有水沟都加宽加深外,又新挖干沟2道,排沟5道,丰产沟352道。每1000公尺有道宽1.5丈、深8尺的通河大干沟, 50公尺有道宽6尺、深4.5尺的排沟,田间丰产沟宽2尺、深1.5尺,并在每20-30丈挖一道腰沟,真正达到了四沟相通,配套成龙,高低田分级排水的要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吴南水利系统。

通过大搞农田水利,改造自然条件,吴南队逐步实行精耕细作,农户的生产、生活水平开始蒸蒸日上。1963年虽然遭受“两旱一涝”的严重自然灾害,仍获得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大丰收。全年粮食的总产量275586斤,年单产平均每亩235.5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60年还增产10%。从此“盐碱荒”变成“米粮仓”,“老救济”变成“卖余粮”。

丰收以后粮食怎么办?这引起了吴南干群的大谈论。有人说:“丰收粮应该多卖一些给国家,过去,国家支持我们闹翻身。如今,我们翻身了、粮食丰收了,可不能忘了国家”,也有人说:“丰收粮应该多分一些给社员,让大伙都欢喜欢喜”。当生产队提出:“丰收粮食也可以储备一些,积谷防荒”的意见时,却有人不赞成了,说什么:“我们是个穷队,刚开始好起来,由吃救济到卖余粮就不错了,现在又想储备,真是小揪头上刚长几根头发就想戴花了”。还有人说:“多卖余粮可以多分钱,多分口粮吃用不受难,我们就是要现来现的,储不储无关紧要,今后再闹荒年,国家还能看着我们饿肚子呀?”。

丰收粮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到底要不要储备?为了让大家提高思想觉悟,认识储粮的安全性,生产队便深入开展忆苦思甜大会。会上,老贫农吴同江说:“前几年,我们队底子薄,想储备储不起来,如今丰收了,应该及时储,再遇荒年,我们还能指望吃国家救济粮吗?种粮人吃国家粮,实在对不起国家”…… 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最终统一了意见,决定开始储备粮食。1964年,生产队把14万4千多斤余粮,除卖了12万6千斤给国家以外,第一次储粮1万8千四百多斤。此时,又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在眼前:队里粮食有了一定数量的储备之后,以后还要不要继续扩大?在召开的会议中,老贫农王力生说:“我们绝不是为活命而储粮,而是为革命储粮,为革命储备就应该年年储,季季储。”经过一系列的反复讨论后,一致认为必须胸怀全局意识,积极扩大储备。

吴南生产队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自觉地为革命多储备粮草。从胸怀全局,自觉储备;勤俭节约、扩大储备;严密制度、巩固储备到坚持斗争、捍卫储备,探索出一个完整的粮食储备体系,1964年~1969年,在超额一倍完成138万斤征购任务的情况下,集体和社员共储备粮食44万多斤,够全队社员吃用三年多,储草15万多斤,够全队社员烧用一年和耕畜饲用一年多。吴南队的干群豪迈地说:“我们精神上有毛泽东思想武装,物质上有储备充足的粮草,不怕灾荒,不怕帝修反捣乱,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1965年2月,灌云县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会议召开,吴南生产队作为先进,在会上作了“自力更生闹翻身,依靠集体改面貌”的经验发言,1966年1月,吴南生产队又在县委三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盐碱地上创高产”的交流发言。到了1969年秋天,县委在排全县各类先进典型的时候,又初步掌握了吴南生产队储粮储草的一些先进事迹。1969年11月18日和12月初淮阴地区和灌云先后召开了“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吴南生产队被推选为我县学大寨的先进集体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储粮储草、备草备荒”的经验,会上反映比较强烈。《新淮海报》于1969年12月6日发表了吴南生产队“生产大发展,储粮储草多”的新闻,《新华日报》于1970年2月22日第三版以《为埋葬帝修反储备更多的粮食》为题,发表了吴南生产队的调查报告。1970年3月31日出版发行的《红旗》杂志第四期以5个页面的篇幅发表了关于吴南生产队的调查报告:《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储备更多的粮草》,并在大标题下用大字加了一段100字赞扬性“编者按”。

《红旗》杂志当年是中共中央主办的理论性权威期刊。能在这个顶级刊物上发表约5000字的长篇调查报告,在我县还是头一回。调查报告的作者署名是灌云县革命委员会、灌云县人民武装部、《新华日报》记者联合调查,具体是由县革委会宣传组负责人蔡则谈和《新华日报》驻淮阴记者站负责人谢礼贤二人共同执笔的。

调查报告的发表,引起了县革委会的极大重视,立即召开扩大会议。进行认真学习讨论,并作出三条决定:一是宣传舆论部门要大力宣传《红旗》杂志发表的吴南生产队储粮储草的先进事迹和主要经验,二是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吴南的经验,深入讨论,制定措施,推动学大寨群众运动深入开展。三是决定在吴南生产队召开庆祝大会。4月5日,县革委会以(70)灌革发字第26号文件下发《关于坚决贯彻<红旗>杂志编者按和学习吴南生产队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储备更多的粮草先进经验的决定》。4月10日,县革委会在吴南生产队宽阔的社场上,召开了“热烈庆祝《红旗》杂志发表吴南生产队储粮储草调查报告大会”。

会上,县革委会宣传组蔡则谈同志全文宣读《红旗》杂志上刊登的调查报告,县革委会主任李维泰同志作了主题报告。他要求各社队、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吴南的好经验,自觉贯彻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掀起春耕生产和夺取夏季更大丰收的生产热潮。最后吴南生产队队长吴佃南同志作了发言。会后,与会同志以公社为单位,分头深入社员家庭,田间地头,社房,牛舍,实地参观考察了吴南生产队集体和社员的储备粮草和生产生活情况。

吴南生产队的储粮储草调查报告在《红旗》发表后,在全国特别是江苏引起了很大反响,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来到灌云,其中有省革委会副主任彭冲、淮阴地区革委会领导人董铁山,储江、方振、钱梦吾等。1970年5月10日《新华日报》又以头版整版的篇幅再次发文转载了《红旗》刊登的调查报告和编者按,同时还配发了两篇“工农兵评论”一篇是《储粮越多越好》、一篇是《储备粮不是机动粮》。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也多次广播了这篇调查报告,淮阴地区革委会专门发出了《关于学习吴南生产队的决定》,在充分肯定吴南储粮储草的先进事迹和主要经验后指出,“吴南生产队不愧是我区一个大寨式的集体储备粮草的样板”。《新淮海报》主编的《学习文选》也刊出专辑,全文印发了吴南生产队《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储备更多的粮草》的调查报告和淮阴地区革委会《关于学习吴南生产队的决定》。一时间在全区上下掀起了一股学大寨、学吴南的热潮。

为了进一步肯定吴南生产队取得的成绩,1971年9月6日,淮阴地区革委会以(71)号淮革字第117号文件,下发《关于成立吴南生产大队的批复》,将吴南生产队从王堆大队中划出,和吴北生产队,单独成立“吴南生产大队”,吴佃南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吴南大队党支部书记。

不久,吴南大队又被省、专区命名为“大寨式大队”,为我县又增添了一面旗帜,当时全国闻名的江苏华西大队,安徽小郭庄大队等都曾先后派出代表来吴南参观考察。吴南的事迹也曾入选了当时的小学语文教材,七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曾节选了调查报告中“胸怀全局,自觉储备”一段,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给全国少年儿童学习。

吴南大队的事迹也引起了组织的关注,吴佃南同志连续三届当选为江苏省党代表;1971年出席了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吴佃南登台发言,介绍了小吴庄的翻天巨变;多次参加省、地区和县召开的先进代表会议,被县委树为标兵,号召全县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向他学习。1973年7月3日《人民日报》为纪念建党52周年,在头版重要的位置发表了吴南大队长篇通讯《他们和群众心贴心》,记述了吴南大队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1974年2月,吴佃南同志被任命为穆圩公社党委副书记,后任党委书记。1983年5月,调任县多种经营局局长,直到1992年7月光荣退休。

时光荏苒,那些年的吴南故事或许在人们的脑海里早已模糊不清,但我们穿越鲜活的档案资料仍能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夺高产,爱国家、爱集体”的吴南风格!它永远刻在那代人的心底里!

付其望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