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青春践乡土,挺膺新时代——“乡韵绒花,共谋振兴”实践团助力石龙门村灾后重建

2024-11-11 09:46:3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第二天实践时,丰都县董家镇在暴雨初歇后迎来了一抹温暖的阳光,也见证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乡韵绒花,共谋振兴”实践团与石龙门村携手共进的感人一幕。这场由青年学子发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对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动探索。

图为受灾后道路状况  张银波  供图

暴雨之后,温情与坚韧并行

随着连续两天的暴雨停歇,石龙门村迎来了久违的阳光。据当地村民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场暴雨”。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胜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迅速转移阵地,面对塌陷的路段、沉重的行李和闷热的天气,实践团成员们没有丝毫退缩。村民们的热情相助,如接过我们手中的箱子、为团队成员开辟安全通道,以及在修整路面时的并肩作战,都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实践团成员。

图为现场实践团成员行走画面  张银波  供图

待大家转移到安全地点后,志愿者们携带铁锹、锄头、扫帚等工具,抵达了受淤泥影响最严重的乡村道路段。他们迅速分组,有的负责铲除道路上的淤泥,有的则负责清扫道路两侧的杂物和垃圾。尽管天气炎热,但志愿者们依然精神饱满,不畏艰辛,全身心投入到清淤工作中。

图为活动现场工作图片  张银波  供图

经过一下午的艰苦努力,志愿者们成功清理了乡村道路上的大量淤泥和杂物。道路恢复了往日的整洁与通畅,极大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当地居民对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表示了高度赞扬和感激之情。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方便了他们的出行,并且这些青年志愿者带动了他们投身实践的积极性。

图为清淤活动后合影  张银波  供图

智慧碰撞,共谋乡村振兴新路径

午后,实践团与石龙门村党组织共同召开了第二次座谈会,就本次暴雨灾害的应对与重建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钟胜老师及多位党员干部不仅分享了抗灾经验,还对实践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亲切慰问,展现了丰都县人民的坚韧与团结,以及党员干部对青年工作的深切关怀。

座谈会上,“乡韵绒花,共谋振兴”实践团不仅关注灾情,更将目光投向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践团成员们身着统一的深蓝色衬衫,胸前佩戴着精心制作的绒花胸针,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团队成员们分享了对董家镇绒花技艺的深入了解与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保护与传承方案。从利用数字化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到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从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绒花技艺教学,到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每一项举措都旨在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制作展示  张银波  供图

“乡韵绒花”实践团的愿景是让非遗文化成为董家镇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实践团深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社区与青年学子的共同努力。正如组织委员胡妍同志所强调:“团队积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与当地政府沟通协作,争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同时,深入社区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团队不仅赢得了董家镇政府的认可与支持,更激发了社区居民对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与信心。

图为会议现场  张银波  供图

青春扬帆,非遗文化再启航

展望未来,“乡韵绒花,共谋振兴”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与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事业中。实践团相信,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董家镇的乡村振兴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非遗文化也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他们也期待更多青年学子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书写乡村振兴和非遗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此次“乡韵绒花,共谋振兴”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尝试,更是一次青年学子与乡村基层紧密联系的生动实践。它让团队成员看到了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也让实践团对董家镇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通讯员:李欢欣、梁美琪、余保霖)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