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各项政策均采用丰富的活动形式进行宣传,百花齐放,多姿多彩,期望达到为民、惠民、利民的效果。但有时候在层层下达任务时,却变了味儿,失了真。“口号喊得响,效果却不强”,往往没有很好地贴合群众需求,对于受众年龄和文化水平考虑不周,有时一味追求活动文雅,活动的格调“雅”了,品味“高”了,距离群众却“远”了,纸上“自吹自擂”,实际“自娱自乐”。
端正思想强意识。活动流于“形式”,归根结底是活动主办方思想认识不够,习惯于“足不出户”“纸上谈兵”办活动,脱离初衷,偏离主题,重点在于活动能否出彩,报道能否“漂亮”,严重脱离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基层干部要深化理想信念,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坚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把活动搞得好不好的评判标准从“排场大不大”转移到“群众满不满意”上来、从“口号响不响”转移到“群众受没受益”上来。
立足实际惠民心。每一场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基层经费有限更应该将“好刚用在刀刃”上,基层干部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当地人员构成、年龄结构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不能搞想当然的“面子工程”,更不能“偷懒”只考虑“自己人”,多用双腿丈量土地,经常性“走街串巷”与群众“话家常”,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摸清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活动偏好和更便于接收知识的方式方法。同时,活动时间设置要考虑群众“方不方便”,有的活动整得“有滋有味”,但却无人问津,变成工作人员的“自嗨”,就是在于活动时间设置不当,比如上班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间、买菜时间、饭点等等。
明确目的重实效。基层干部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初就要明确本场活动开展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比如围绕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活动时,既要营造浓厚节日氛围,也要注意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劳动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等,激发爱国情怀,提高正能量。围绕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活动时,则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节日背景故事和风俗,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活动要开展起来,效果更要凸显出来,才不是做“无用功”、整“表面光”。只有达成实效才能更好地宣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形成睦邻友好、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东街道办事处 颜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