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交旅融合,打造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7月22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先行,一路‘繁花’——交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长兴县林城镇周吴岕村,进行实践调研。
周吴岕村坐落于林城镇北端,东临雉城镇,西毗泗安长潮岕,北与“十里古银杏长廊”八都岕隔山相望。村岕呈线状依山傍溪而筑,至今还遗存吴宅、钱宅等古民居,始于南北朝时期的省一级乌龙古道,300多年的金钱松,千年的古沙朴,还有百年以上的银杏古树群,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厚重的人文资源,村子成功入选浙江省第十一批(2023年度)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名单。
近年来,周吴岕村以“四好农村路”为抓手,通过“微改造 精提升”,以“交通+旅游”为发展契机,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挖掘人文历史底蕴、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打造特色美丽乡村精品村。
林城镇交通条线负责人汪于昀向实践团介绍道,“这个村子是很质朴、很安静、很适合疗养的。以前都是泥巴地,坑坑洼洼的,没有什么游客。我们通过‘微改造 精提升’,进行路面美化、墙面彩绘、生态停车场建设、乌龙古道生态游步道修复等,着眼于小环境、小场景,进行改造。现在环境清爽了,路面整洁了,村景更美了,游客也多起来了。”“周吴岕村距离八都岕、红金岕的交通都是非常便利的,游客可以同时在几个村打卡游玩,这就是以路串景、以路为景,实现美丽乡村之间互联互通,让‘路途’变‘旅途’,使交通线变成‘风景线’、‘致富线’。”
“我们村主要从名宿经济入手,现在交通越来越便捷,村里的游客量也多起来了,周末的时候,我们民宿入住率有80%以上。”村党总支副书记柏新良自豪地介绍道,“走,我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特色民宿!”
民宿“周家老宅”,是 “三进三开”的合院布局,黑瓦白墙,墙线错落有致,它的原址就是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周氏家族祖宅宅邸,民宿保留并修复了原本的门头,拆下来的旧木料、旧砖瓦、花瓶式柱础也被重新被利用。 民宿管理员介绍道,“今天不是周末,入住率低一点。一座宅邸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印迹,这是民宿,也是周氏家族对历史的记忆与最初的情怀。我是重庆人,喜欢这个村,很美,所以就留下来工作了。”
民宿“九溪”,自带花园、泳池,还有集餐厅、咖啡厅、茶吧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区,目前正在施工收尾。在这里,我们遇见了忙得不亦乐乎的民宿主戴世蓓,“我就是本地村民,这几年村里越来越好,而且长兴开始形成旅游圈,游客可以在这里多待几日,到处玩,我很看好村里的旅游发展,就回来开民宿了。”“你们都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以后交通建设要靠你们了。讲到交通,原来就是想到修路,现在就会想路能不能再美一点,能不能再宽一点,能不能多一点指示牌,能不能夜间都有灯。”
“我们也在考虑,‘交通+’接下去怎么做,怎么样去发展交通才能更好地融入农文旅产业。你们作为年轻一代,点子多,要根据调研,多提提建议。”汪于昀如是说,“比如你们往返的这条‘三界线’,是连接长兴县城与林城镇、泗安镇的重要县道,全长28.36公里,专门进行了路灯改造、绿化改造、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港湾式公交站台设置等。交通工作的面很广。”
一条路激活一片景,一张网兜起万千业,一座城绘就振兴图。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可达性,让交通与旅游向更深层次融合发展,需要加强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让“路”与“景”紧密结合,使游客在畅游美丽乡村时有更好体验;需要优化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提升整体旅游体验;需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交通路线和旅游服务,达成交通和旅游更深层次的融合。以路为媒、因路而兴,一条路致富一方百姓的生动故事,还在精彩上演。(通讯员 胡雯 毕硕硕 夏昕琛 陈玉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