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道
7月4日清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东巩镇一如往日地淅淅沥沥。雨水敲开了东巩完全小学的两间教室门,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云起龙襄“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这里等待着与孩子们的“襄遇”。
志愿者们的第一项工作,是一边为家长解释安全责任书相关事项,一边引导这些眼里闪动着好奇光芒的孩子们在班级安顿下来。
方言是志愿者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南漳话语速快,和湖北其他地区方言也不尽相似,志愿者们有时需要在沟通上花去更多的时间。但好在家长配合,志愿者也耐心,双方比比划划总算没有造成太大误解。
半个小时后,近一百名孩子完成了报道。而志愿者们,将要在这里展开他们为期十五天的暑期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在进行报道引导
二、破冰
小朋友们坐定,眼神中的羞怯与好奇仍未褪去。志愿者们要开始今天第二项任务:破冰。
志愿者的名字各有特点,为了让孩子们尽快记住这些陌生的名字,志愿者们在这里,有了自己专属的“艺名”。从“朱老师”到“小猪老师”,从“应武”到“鹦鹉老师”,再到诸如“小鱼老师”、“小牛老师”的称呼,动物园一样的别名之后,吹来了第一阵融冰的春风。
志愿者在进行自我介绍
三、授课
“7月5日,风和日丽,是夏令营的第二天。”(摘自小朋友的日记)
正式的授课从这天开始。
“生命高于一切。”这是志愿者们想教给孩子们的第一件事。所以团队第一个正式课堂,就是《安全教育之防溺水》。
团队成员王紫怡和旷睿杰由一支有趣的改编歌曲《”孤泳者“》导入,由浅入深,在欢笑中引入严肃的防溺水知识,数据支撑搭配知识问答,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
严肃的安全教育后,团队成员王竹和朱佳怡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踏古南漳之非遗剪纸》。
“南漳剪纸”是湖北省省级非遗项目,根据南北派剪纸风格,将阴剪和阳剪巧妙结合,形成了南漳的独特剪法。两位志愿者在引导大家传承家乡非遗文化、赓续传统技艺脉络的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亲自动手,在充分认识南漳剪纸独特性的前提下实践操作,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在制作颇具创造性的作品中,与传统非遗文化贴得更近,联结更深。
第三节课堂由成员商东东、李应武和朱佳怡带来。三位成员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从餐饮文化、用餐礼仪等方面切入,同时引入趣味的英文视频增加趣味性与互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成员们还进行了知识巩固,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回答。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孩子们体验了英美文化,更拓展了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