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有了新动能
4月25-28日,全球23个国家、73个外地展团、1500余家的中外涉农企业集结亮相第六届四川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4天时间农博会吸引了近10万人观展,展期现场成交额4100万元,产品贸易签约金额19.736亿元,达成20个招商引资农业项目,实现签约金额217.56亿元。
经过6年培育,成都农博会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农业全产业链产品和技术上下游在这里有效对接互动,众多助推乡村振兴的要素资源在这里集聚迸发。
成都定义的“六大新经济形态”“七大应用场景”将如何与农业农村联姻?成都农博会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潮流趋势图:颠覆认知的农业黑科技、独具匠心的农业文创IP、打破传统的农村电商布局……农业农村正加速融入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这些新的经济形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首设新经济展区“农业+”展现独特魅力
小桥流水、茂林修竹、月下荷塘……走进成都农博会农业农村新经济展区,浓郁的川西田园风扑面而来。展区以“互动+体验”的形式将乡村生活方式在展场进行还原,“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等农商文旅深入融合的跨界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4月25日,在第三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都)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作为我国休闲农业的起源地,农旅结合应作为成都农博会的重要特色给予体现。
“农业+文创”是成都农旅结合的进阶版。“我有酒,你有故事吗?”在成都邛崃市中国酒村展位,灯笼高挂、酒招飘展,席地而坐,来一碗邛崃土酒的冲动涌上心头。这个由大梁文旅集团打造的实体项目,依托于邛崃深厚的酿酒文化和文笔山村原有的老村落形态,规划打造一个融邛酒文化体验、酿酒高粱种植、原酒加工酿造,田园农家休闲的农旅产品,整个项目规划面积9000亩,总投资30亿元。大梁文旅集团董事长梁川表示,中国酒村是融合农文体康旅的五维业态,文化创意为其灵魂。
“农业+互联网”是成都农业农村新经济展区的另一重头戏。成都农博会在短短4天内,“农业+互联网”板块特别以“爆品发布会”形式举办20余场发布活动,带来三文鱼、雷竹笋、生态枇杷等线上畅销产品以及家庭农场、都市农业智能园艺等项目的经典营销推广案例,分享“新农人”故事、新农业经验,获取投资创业的“灵感”。
新经济势如破竹农业农村力争分得一杯羹
2017年11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决定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城市”。为此,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定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规划建设独角兽岛等发展载体,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发展基金。
不到一年时间里,3.57万家新经济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经济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异军突起。
面对大力培育新经济的时代机遇,作为最传统的行业和领域,农业农村如何分得一杯羹?成都农博会期间举行的2018成都农业农村新经济发展论坛和成都现代农业“一带一路”促进活动,业界多位专家带来的前沿信息和深入思考颇具启发。
“作为现代都市农业的典范,成都农业农村的数字经济会实现腾飞。”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认为,信息革命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农业农村是数字资源最为丰富的行业和领域,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网络,有智能手机,就有机会融入到整个社会协作体系。
京东集团高级总监李贺明表示,从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的初级应用,农业全产业链已经发展到与互联网科技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李贺明分享了京东在AI系统、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物流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众多农业黑科技让人脑洞大开,例如研发猪脸识别系统推动数字农贷,云朵识别系统抵御农业风险等等。
农商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成都农博会上,传统乡村华丽转身的案例俯拾皆是。成都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的走红,诠释了文创、电商、旅游与农业农村结合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
成都郫都区战旗村制度创新先行一步,敲响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
……
“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不断提速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新的特征,休闲旅游、农业科技、现代物流等相互作用,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都市委副秘书长秦代红在2018成都农业农村新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这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又将反过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新经济发展?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成立新经济处,专门从事农业农村新经济培育,并初步确立了科技、旅游、文创、会展、互联网五大着力点。
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重点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积极运用现代文化新思维、现代商业新模式、现代服务业新方式,互联网新技术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