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广西乡村振兴,2024年7月22日,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丹心筑梦,壮美广西”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同新村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盐城工学院的学生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广西南宁市同新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我国农村现状,帮助同新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调研乡村,尽收沃野繁荣貌
在同新村,村委会及村民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学们参观了村里的农田,初步了解了当地的人口现状、产业结构和文化传统。同新村下辖那杜、郭屋、同兴、华香、那匹、那汪、木村等七个自然坡,有29个村民小组,共896户、 3780人,中共党员41名。主要居住着壮、汉两个民族。
同时,村民们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新村杜书记表示,同学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鲜的思想和理念,还为同新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同新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也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同新村的发展现状,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决心。
探寻古迹,百年古树展史韵
南宁市江南区同新村地处丘陵地区,资源丰富,山水美丽,位于南宁市的西南面。其中木村坡拥有古树、古庙、古屋等丰富的旅游资源,2013年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经江南区人民政府批准,木村坡设立箭毒木、香樟古树群自然保护小区。
木村以“木”最为出名,进入木村,随处可见的是高大的林木,不仅有被称为“定海神针”的接近四百年的古榕树,也有数棵三百多年的香樟树群和见血封喉树。在悠悠古风之中,木村,其名颇具古意。自古以来,以木为主,其百年的林木资源不仅是木村的财富之源,也是生态之基。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驱动力,便成为木村当前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经过与村干部和村民们的交流,队员们探索出了几条措施:一是立足林木资源,打造生态名片;二是挖掘林木资源价值,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基础;四是弘扬木村文化,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与推进,相信木村定能依托其丰富的林木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走访问卷,编织民生民情图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队员们向村民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到村民对于村里基础设施如道路、自来水、医疗诊所等方面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寻求专家的支持,对同新村木村坡下一步的发展进行规划。
除了发放调查问卷外,队员们也亲自去往田间地头,帮助村民们插秧、晒稻谷、剥玉米,了解农民生活。正是农忙时节,村里每家每户都忙着抢收稻谷和种下一轮秧苗,队员们在插秧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了种田的不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今后队员们也将倍加珍惜粮食,学会勤俭节约。
点燃火炬,支教谱写新篇章
了解到村子里的留守儿童都会去暑期托管班,队员们前往托管班开展支教活动。除了带领孩子们做活动,了解知识外,队员们还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给孩子们宣传防溺水的知识,通过提问互动加深印象。同时,队员们还进行了红色文化教育,讲述英雄故事,教唱红歌,发了融媒体中心给孩子们寄来的文创礼物,更加加深了孩子们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孩子们对上大学、大山外的世界很是向往,问了许多关于成长,学习与大学生活相关的问题,队员们也都一一解答,分享了在盐城工学院的大学生活和优美的校园环境,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在对托管班梅梅老师的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暑托班的孩子们几乎全是留守儿童,托管班的老师暑期几乎是义务留在山村里,带着孩子们学习、生活。梅梅老师表示,队员们的支教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陪伴,孩子们特别开心。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将为同新村带来实际的帮助和支持,还为盐城工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对于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加深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助推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罗茵;供图:戴佳慧,石小颖,劳淇诗,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