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扎实有力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落地见效,加强学习宣传,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在这场深刻的治理变革中,不妨借鉴中医智慧,以“望闻问切”之法,精准施策,探索出一条既治标又治本的基层减负之道。
“把脉问诊”找作风症结,为职责权限规范“划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往往面临“人少、事多、责任重”的情况。中医之道,首在“把脉”,通过细致入微的脉象诊断,洞悉身体根本。同样,治理基层形式主义问题,首先要深入基层一线,“把脉问诊”找准症结。从文山会海到迎来送往,从加码考核到填表留痕,《规定》全面聚焦当前基层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基层干部的呼声。种种问题究其根源,就是部分干部思想上发生“病变”导致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和责任心缺失,患上功利“作秀症”、粗暴“考核症”。这就要求上级部门主动下沉、直面问题、转变作风、积极行动,科学界定基层职责权限,精减服务事项,厘清事务清单,为基层干部合理“划界”,确保“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坚决防止“上级生病、基层吃药”,利用属地原则随意“甩锅”“摊派”等问题,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事上去。
“开方抓药”谋实地实干,为干事创业适当“松绑”。网络上有干部反映,“基层工作干部不够用、办公室不够用、纸不够用,甚至墙也不够用”,基层负担重一度成为综合性“痛点”:责任层层压实,推高“问责风险”;任务层层加码,造成“身心俱疲”;工作处处留痕,促成“虚风盛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基层减负同样需要“开方抓药”,精准施策。要以科学分解治“层层派单症”,以统一部署治“泛滥报表症”,以数字赋能治“文山会海症”,以深入研究治“只调不研症”,以双向考核治“浮夸评比症”,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勇于担当,对于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只要出于公心、不违法乱纪,就应给予理解和宽容,为基层干部适当“松绑”,提供必要的保障、保护,激发干部积极性和创造力。
“跟踪治疗”抓常态长效,为标本兼治持续“助力”。中医讲究“三分治七分养”,治疗之后还需持续调养,以防病情反复,基层减负亦是如此,最怕“风过了无痕、雨过地皮湿”,不能一阵风、一场雨、抓一阵、停一阵,而是要突出“常”和“长”,抓长效、利长远、促长久,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病根”死灰复燃,防止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滋生。要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穿新鞋走老路”的习惯性路径依赖,打通“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自说自话”的长期性沟通壁垒,加强监督检查,畅通匿名举报渠道,对顶风违纪、屡教不改的增负加压行为和负面典型案例严肃查处、予以通报,对基层减负正面典型案例的成熟经验和有效措施总结提炼、固化推广,不断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丰富拓展基层减负成果。(宋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