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切实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近年来,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一大批新就业群体应运而生,推动党建工作与新业态服务融合发展既符合当前实际,也顺应未来趋势。要加强新业态群体党建工作,除了要坚持党建引领的工作内涵,还要谨防新业态党建工作迈入形式化误区,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量好“尺”,聚焦“真”数据,延伸组织覆盖新触角。“量体裁衣”的第一步是要掌握精准的“尺寸数据”。新业态既有行业垂直管理的特色,又有站点散落各地的特点,流动化、分散化、多元化的趋势导致新业态领域普遍存在着党组织情况不清、活动地址不准、党员底数不明的情况。要做好新业态党建工作,首先要摸清底数,用好党建融合体、党建联盟等共建平台,发挥居住地或站点所在地党组织作用,相关部门牵头抓总,街道社区兜底负责,及时开展全方位的摸底排查,准确掌握新兴企业的数量、组织架构、经营状况、党员情况等相关数据,遵循方便灵活、不留空白的原则,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不断延伸党的组织末梢,全力推进党的组织覆盖从“有形”向“有实”提升。
选好“料”,搭建“强”队伍,激活提质增效新动能。如果说摸清底数是为了拓展工作广度,那建强队伍就是为了开掘工作深度。选好料,既要选优质的,又要选合适的,一方面要选配好新业态企业党支部班子,注重把党性强、业务精、会管理、善谋事的党员骨干选配到班子中来,充实到企业中层岗位去,使支部班子成员既是党员核心,又是业务骨干,推动党建工作与新业态运营发展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结合新业态行业特点,因地制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创新线上“红色微课堂”、“云分享”等组织生活形式,定期推送党建知识、时政要闻等,提升培训实效。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等活动,将党建文化融入企业先进文化、企业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实现党的建设与新业态发展双促双赢。
定好“形”,用好“联”方法,探索共建共享新路径。“形”是基础,是框架,对新业态党建工作而言,要定好“形”,就是要建立管理体系,明确发展方向。纵向融合政府部门,建立部门有效联动机制,组成新业态党建工作服务联盟,明确职责分工,深化资源共享、强化协同共治,形成多部门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横向融合社会资源,依托托行业协会、企业龙头或相邻企业,从“各自为战”到“联合作战”,从“单兵突击”到“抱团发展”,构建党建共融的管理体系下,共商发展路径、共享科技人才、共创党建品牌,将资源串联,将优势聚合,将党员力量凝聚在一起,互鉴相长、聚力成势,共治难题,突破原有发展瓶颈,为新业态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缝好“线”,注重“微”力量,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既是治理对象,也是治理力量,他们像千万条连接着城市各个角落的“线”,一头连着市场主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群众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要用好这条“线”,就要充分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深入基层、联系面广的优势,让这些先锋“微力量”融入治理的“大循环”中,鼓励引导他们担任街道社区“兼职网格员”“政策宣讲员”等角色,参与社情民意传达、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等基层治理活动,使其成为城市生活圈、服务圈、治理圈的生力军,在帮助其找到城市归属感与从业价值感的同时,构建起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