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南京当地文化沙龙开展情况, “阅来书声起,正是相会时”南京文化沙龙寻访实践团成员于2023年7月31日下午前往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并参加在 “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主题沙龙活动,对参与者在文化沙龙的参与、感受和未来看法等方面做了访谈。
对徐性女大学生的采访
徐同学从上海专程来南京参加沙龙,感受到南京的文化氛围浓厚,特别是文学方面的讨论会和沙龙。认为南京地区的沙龙更具有文学、文化气息,文学沙龙活动似乎也比上海更多。
在沙龙参与上,学校内部也有类似的半开放沙龙,她在学校偶尔参加读书会等沙龙活动。印象深刻的形式是学校的读书会,老师牵头,围成一圈,大家分享对书籍的理解和问题。而在对南京沙龙活动的期待和改进上,她希望主讲人能更好地控制时间,以便参与者不会错过其他安排。她心目中的沙龙是“去接受一些新的东西”。
对青年评论家、《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的采访
对文化沙龙的评价和感受上,何先生认为公共读书的分享活动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因此需要调整说话方式,以便向非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性指导。例如本次的沙龙活动中,是要深入小说,传达新作品和学者思想给读者,寻找好的路径。
他认为,作为文化沙龙的参与者,需要提高读书能力和阅读技巧,参与者需要积极对待活动,不仅仅是听一听,而是持续关注、参与讨论,思考讨论的观点。在他理想中的文化沙龙状态应是公益性的,他表示,真正热爱文学的人,发自心底的深刻爱,而不是出于功利性虚荣心。公益性是基本品质。
对上海某工作者的采访
她认为在这次沙龙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离开新闻单位后,她在企业工作,但对文学的热情仍在。希望能够交流、输入专业建议,并将自己的作品输出。
在沙龙活动的参与上,以前多是从商务角度接触过先锋书店等活动,但对文学上的交流较少。而在沙龙活动的举办上,她指出现场效果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活动的外延效应,能够传播到更广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沙龙应该是一个持久的存在,而不仅仅是瞬间的闪光。
团队成员在本次的沙龙活动参与中,对南京本土的文化沙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化沙龙”可以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是具有公共性的、公益性、专业性的。文化沙龙的开展需要处理好私人与公共,盈利与公益之间的关系。
文∣徐君皓
图∣徐君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