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高剑父纪念馆承办,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协办的“红遍新农村----广州艺术博物院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巡展”,9月26日上午在广州白云区人和镇凤和村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开幕后,一系列别有特色和意义的展览及相关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红色文化建设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整个凤和村弥漫在红色氛围中
参观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
本次展览以秉承博物馆使命、焕发美丽乡村新气象为定位,展出了广州艺术博物院院藏红色作品20幅(高清复制),由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的“艰苦斗争”和以农村题材为主题的“青山沃野”两部分组成。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冯清源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要将院藏优秀艺术作品,送到农村地区,助力乡村文化繁荣,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以图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
专家为观众讲解展品
为拓宽展览外延,丰富展览内容,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本次展览把展览内容与形式立体化,观赏角度多维化,扩大了观众群体的范围,从展览场馆外部氛围,到展览作品的细节赏读,突出展览情境的营造,使得未入展馆,先受氛围感染,观者提前进入一个红色情感的氛围。在设置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区,立体播放广州艺术博物院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题宣传片,听觉视觉兼备,让观众综合体验,在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学习党史。同时还精选了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方人定的《旱年不旱》等多幅作品,通过制作动图、播放视频的方式,为画面平添诸多情趣。
被沉浸式视频吸引的小观众
被动图趣味吸引的孩子
本次展览还针对一般观众对艺术作品认知的局限,精心开设了欣赏讲座和带有赏读欣赏的展签,寓教于乐,寓红色教育于通俗易懂的作品解读之中。10月1日晚,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邀请农村成长的白云区文化馆馆长冯耀波,结合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和对农村发展变化的切实感受,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教育的红色教育课。
开设专题讲座
听众济济一堂
欣赏展签文字的观众
而观众剪贴农业地标产品贴对应主产地位置,以换取非遗礼品的“打卡广东农业地图”活动的设计,更直接让观众体验到乡村振兴的成就。有观众表示,不但可以学习到农业产品的常识,也进一步了解到乡村振兴的意义。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对记者表示,农村是中国文化的真正根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国风》,共160首,以反映先民田间陇上的生活、风光、情感等为主,朴素生动,所以我们应该以艺术反哺农村,以红色文化引导农村,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积极的教育作用。
停留在农产品地标打卡点的少年
小坪经济联合社党委班子组织全体成员观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5日,之后也将在多地乡村巡回展览,全面助力红遍岭南新农村。 (全媒体记者刘付云 通讯员吴悠)
《一辈子第一回》第二稿 杨之光
1954年作,1960年重画 纸本设色国画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旱年不旱》 方人定 1963年 国画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